吴继梅
[摘 要]:一直以来,在小学习作文教学中,广大的教师只重视高年段的习作教学,却忽略对低年级的写话指导。导致学生不能顺承年段的习作过渡,严重影响了学生地习作水平的提高,削弱了习作的兴趣。为了开启低年级的的写话思源,激活写话的语言,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究,从“培养观察、走进生活、挖掘教材、评价鼓励”四个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指导进行浅探。
[关键词]:开启思维 激活语言 写话指导
一、培养观察,获得感知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也是获取习作的感性认识和“积蓄”习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刚刚迈入生活,对行行色色的事物缺乏感知,更无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去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也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低年级的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一些他们兴趣浓厚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外形、习性,怎样活动,怎样吃食,怎样睡觉等,学生们会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所获和感受,而且兴趣盎然。
随着学生对生活的不断积累和观察的不断提高,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如观察身边的人,如父母、同学、小伙伴等,观察他们的形象外貌、言谈举止、性格爱好等特征;观察自己的玩具、文具;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形状、生长变化等特点,逐步把观察的兴趣迁移到把握实物的特征上,提高观察的自觉性。
(二)指导观察方法
1、按顺序观察
低年级随意性、情绪性仍然表现得很明显,对先后顺序的思维概念尚未形成。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根据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由现象到本质的的观察原则。如观察静态物,由上而下,由远到近等;观察运动变化中的事物;知道先怎样,再怎样,培养条理性概念。
2、抓特点观察
生活中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各有特点,若孤立地看某种事物或某一现象,不能深刻、全面地认识它,使学生观察处于盲目性。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特点通过事物的对比来观察,如月季花和菊花有什么不同,小明的眼睛和小红的眼睛有什么不同,春天和秋天有什么不同等等,有比较就有区别,这就是特点。
二、走进生活,获取体验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学生的灵性往往是在丰富的体验中产生的,在身临其境中就会情动辞发,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尽情体验,积累写话的素材。
1、在玩中体验。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如游戏、班队活动等,引导学生在玩中体验,乐中获取,情趣中激发语言。
2、在生活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习写话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的经验,感受生活的情趣,激发体验的心语。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卧室;旅游踏青的感受;去亲友家做客的见闻和收获;帮妈妈做家务的体验等,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就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有情可表。
三、挖掘教材,以读促写
叶老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巧。”就教材的编排而言,无论是思想情感,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各方面来讲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经典范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写话素材,指导学生创作性的写话,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结合生活仿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典范的句段中学到丰富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方法,启发他们找到自己生活中与文中相类似的的事物,相似的人进行写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秋游》一课时,抓住“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多开心哪!”启发学生仿照课文把自己课间在操场上做游戏时的情景写下来。学习《骆驼和羊》仿写《孔雀和鸭子》;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仿写《梧桐树和松树》等等。教学中,教师若能拓宽文本资源,让学生有文可鉴,注意启发,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延伸文本续编
在教材中,不少课文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可续的内容。教师要潜心去发现,善于启发,为学生创造出写话的机会。例如教学《蓝色的树叶》启发到:林园园看着这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她心里想些什么?后来又怎么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写一写后来发生的事。阅读《两只小狮子》一文后,启发: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点播启发及对生活的认知,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编写出情节各异、趣味横生的故事。“看图写话”“编写童话” 也能有想可写,情趣盎然。由此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补白”文本插写。
不少教材中都留有空白处,这些空白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也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换。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其实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教者要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无中生有”,引导学生想象写话。这种其妙的创造,会让学生其乐无穷。
四、评价鼓励,引发活力
心理学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的心理机制。在写话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激励的评价手段,激活写话情志。
1、激励在批改中
作文批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心理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的重要环节。批语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切感,重在交流、鼓励。教师批阅写话时不要过于求高,求全,求美;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要针对低段的要求,把握尺度,从宽评价。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沙里淘金,劣中寻优,树立其写话的信心。
2、激励在成果上
善于展示是儿童的天真、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性,开设学生作品的“美文赏读”,置办“优秀写话集”,学生传读,家长传阅,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持久写话的热情。指导写话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发创新的思维和勇气。
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获取感知、充实积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体验,有话可写;凭借教材、以读促写,学会去写;开辟空间,创设情境,自由乐写;评价鼓励,激发欲望,诱发创作的活力,持之以写。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
[3]《小学语文教师》
[4]《小学作文教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