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3-04-29 14:44王江萍王述丹
广东园林 2013年6期
关键词:园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王江萍 王述丹

摘 要:针对现今建设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园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园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园冶》构建了古典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适应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南。

关键词:生态环境;《园冶》;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6-0000-00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新课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园冶》构建了古典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顺应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原则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2]。生态文明是现代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实现自然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环境和谐安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文化环境丰富多彩。

1 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精神文化的构建,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如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人们在规划设计时,忽略动物,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利用;在环境建设时,追求形式,忽略人的需求等。社会发展不平衡,人们的幸福感下降,只有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才会考虑安全防御体系,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温馨感被陌生感代替等。城市建设时没有因地制宜,铺张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过度开发资源,大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的设计师对传统设计理念缺少深入研究,导致设计没有特色,千城一面,缺少诗情画意和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由此看来,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2 《园冶》中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明末著名园林理论家计成所著《园冶》是一本系统的风景园林理论著作。《园冶》以“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力求创造一个优美生态的人居环境;《园冶》理论本质上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提倡生态的生活方式,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园冶》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力求创造一个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园冶》提倡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情景交融,力求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3]。

2.1 生态自然环境建设

2.1.1 人与自然关系和谐 《园冶》“虽由人作,宛似天开”[4]的主张显示了极强的生态意识,虽然“人作”与“天开”是一对矛盾,但以自然法则来统领,达到了“自成天然之趣[4]”的最高境界。《园冶》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必须坚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才能创造生态文明。《园冶》主张人与自然应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绝不只是孤立地欣赏如画式自然美和人工美,从而实现“人在画中”行、走、坐、卧、游览、观赏、交往等,让人的眼耳鼻舌身心全面地享受园林环境[5]。

《园冶》顺应自然法则,反对把人的意志和要求强加于自然之上。在造景中,要使人工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如“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阜可培,低方宜挖”[4]等。《园冶》在造园组景中,强调 “随机”“随形”“合宜”“得体”[4]等,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效果,启迪人们领悟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1.2 生态系统完整 《园冶》通过各种造园理念和手法将园林打造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植物是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园冶》中根据居住地自然条件、植物种类、群落的生境要求和植物造景功能,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乡土性,提出30多种可以用于江南地区居住环境绿化的植物。

人和动物在生物链上有依存关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园冶》中所描绘的“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茹红寥,鸥盟同结矶边”[4]“养鹿堪游,种鱼可捕”[4]等景象,正是追求人与万物共生、生态系统完整的表现。

2.1.3 保护资源和环境 《园冶》“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4]的主张告诉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保护古树名木等珍贵的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毁灭性破坏。《园冶》强调要保护森林资源,明确告诫人们“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4]。《园冶》针对占用土地、损坏植被等问题,提出“开林须酌有因”[4],提出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坚持取之有道、开发有度的原则。而对于那些不宜建造舒适的居住设施的地方,不应强行开发,而应改善自然环境,提出“别难成墅,兹易为林”[4]。《园冶》反对破坏环境的种种行为,提出“韵人安裹,俗笔偏涂[4]”。在前工业化时代,《园冶》的这些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理念是相当先进的,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6]。

2.2 生态社会环境建设

2.2.1 社会繁荣稳定祥和 中国历史表明:社会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对此计成有切身的感受——“惟闻时事纷纷”[4]“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4]”。计成在写完《园冶》之时,正值明末农民起义,社会陷入了大动荡之中,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造园事业中断,只好“甘为桃源溪口人也”[4]。计成的亲身经历证明:社会的稳定祥和,是人类拥有生态文明的必要前提。

2.2.2 人际关系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以主动、自觉的态度去营造。《园冶》中“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4]描绘了主人与他人自觉友好往来的图景。在营造居所时,《园冶》也考虑到了迎人待客问题,如“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4]”。《园冶》中“家庭侍酒,须开锦嶂之藏”[4]主张对来客要热情款待,保持一种淳朴和善的人际关系。《园冶》提出“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4],认为私家园林应该对游人开放,主人应与他人共同享受园林乐趣[6]。只有积极主动、友善好客的心态和宽容待人、和谐相处的做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2.3 生态经济环境建设

2.3.1 节约为主 《园冶》认为在建设经济环境中要提倡节俭。在营造居所时“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当要节用” [4]。还特别强调废物利用,如“废瓦片也有行时”“破方砖可留大用”“破方砖磨铺犹佳” [4]。提倡循环利用资源,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

2.3.2 可持续发展 《园冶》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构园无格”“得景随行”等,认为做设计前必须详察原有地形、水脉、树木,做到因地制宜,以周围的客观环境为依据,因时因地因人、循形而制、因势而为、不强行改造原有环境,因需要而设计,不重复设置、不浪费。利用“借”,使封闭、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并包含更多内容,主张万物皆为我所用,调整园林不同景物、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利用资源,达到“得体”的效果。《园冶》强调要尊重场地自然地理特征,造园中尽量避免破坏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如“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小筑贵从水面,立基先探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在建设中秉承这些设计理念,不贪大求多,因地制宜,不浪费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生态文化环境建设

2.4.1 追求高尚的情操,营造具有特色的环境 《园冶》中声、画、意三合一,让意境之美表现得丰富而生动,给人以“寻闲是福,知享即仙”[4]般的田园之想,如“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

《园冶》中“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强调园林设计师的重要性。设计师善于构思策划和工程管理,设计师的素养高低影响了园林建设的好坏。

2.4.2 诗情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园冶》认为读书环境应该具有诗情画意,如“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园冶》中“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草里”认为生活在优雅的自然环境中,人更应该注重陶冶情操、增长才学。

2.4.3 繁荣的文化背景,祥和平淡的心态 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纽带,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得以相处相融的粘合剂。所以营造健康、温和、宽容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

《园冶》主张不同文化流派之间应相容共处,计成的精神世界优游于庄老玄黄、儒释佛坐之间,如“逃名丘壑……似与世故觉远……愧无买山力,甘为桃源溪口人”“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园冶》把儒、道、佛三种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生活环境变成不同文化共存共荣的场所。

计成对风水学持有辩证态度,不盲从于风水理论,如“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4]明确否定《八宅明镜》一类风水书的主张。在“相地”一节中,他提出“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主张依自然山形地势去巧妙布局。

《园冶》主张在生活中要有祥和平淡的心境,如“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械,境人羲皇”“修草弄影,疑来隔水笙簧”“暖阁偎红,雪煮炉档涛沸。渴吻消尽,烦顿开除”等,不同的时间、地点可以有不同的享受,说明只要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人生处处皆有乐趣。

3 启示

《园冶》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理论与实践达到世界高峰的里程碑[7]。通过对《园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解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同时维护好自然、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

建造人居环境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设计结合自然,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我们要合理利用传统的造园技术,通过平面布局、游赏功能的设定等规划途径和隔景、借景等手法,使园林从有限达于无限,从形有尽到意无穷,为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出现的偏差提供规避或解决方法,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以建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建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我们在设计中须因地制宜,构造景观应巧妙得体,每个地区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建设模式,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应该结合场地文化,合理应用现代技术和元素去营造景观,使场地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建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胡锦涛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EB/OL].http://cpc.people. com.cn/18/n/2012/1108/c350821-19526646.html. 2012-11-08.

[2] 互动百科.生态文明[EB/OL].http://www.baike.com/wiki/%E7%94%9F%E6%80%81%E6%96%87%E6%98%8E.

[3]张薇.《园冶》理论的普世价值及其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作用[J].中国园林.2012,(12):39-42.

[4]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顾孟潮.中西园林设计哲学的历回响,读《园冶》和《世界园林史》有感[J].重庆建筑.2012,11(5):56-57.

[6]张薇.《园冶》古典人类宜居环境理论探研[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25 (3):255-268.

[7]顾孟潮.纪念《园冶》问世380周年——从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说起[J].中国园林.2011,(10):40.

猜你喜欢
园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谈《园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从《园冶》探析扬州影园复建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