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冶》探析扬州影园复建

2016-10-17 09:35马一凡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借景造园园林

扬州影园是《园冶》作者计成亲自主持设计与建造的,也是计成所造之园中唯一有详细园记留存的。影园的选址、布局以及园中造景元素山水、植物、建筑的特点尤值得当代人参考借鉴。影园的恢复性重建是研究计成《园冶》的造园方法与思想的重要手段。

影园历史探源

根据清乾隆《江南通志》卷三十三《舆地志·古迹·扬州府》云:“影园在江都县,明郑元勋别业。”由此可知扬州影园是郑元勋的府邸。郑元勋与计成何时开始交往无从考实,但是在郑元勋为计成《园冶》所写的题词中写道“予与无否交往最久。” 郑元勋自称“友弟”,从此称呼可以看出两人交情匪浅。郑元勋在题记中记载“即予卜筑城南,芦汀岸柳之间,仅广十笏,经无否略为区画,别现灵幽。”不难看出计成不仅参与了影园的设计,而且由其亲自监工。“予自负少解结构,质之无否,愧为拙鸠,宇内不少名流韵士,小筑卧游,何不问途否?”郑元勋对竣工后的影园十分满意,对计成也赞赏有加。

崇祯十三年,影园内一株黄牡丹含苞待放,郑元勋闻之大喜,借此诚邀四方儒杰前来观赏。由于明朝文人雅集盛极一时,影园也成为了南北文人诗集的流连之地。但是康熙年间,影园逐渐被淹没在了历史尘埃之中,这不得不使人扼腕息。

就目前的史籍来看,计成一生造园众多。影园可能是计成晚年建造的最后一个园林,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同时影园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遗迹可考,集中反映集成造园思想的园林作品。影园的复建更成为了园林界的大事,如何重现柳影、水影、山影的梦幻意趣更是重中之重。

《园冶》的认知

计成姓计,名成,字无否,号否道人,万历壬午年间(1582年)生于松陵(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计成最初渴望进入仕途,报销国家,但明朝晚期魏党扰政,皇权旁落,遂转向造园实践。他非同一般的工匠,自小便在山水绘画方面有所成就,在其自序中写到“少以绘名,最喜关仝、邢浩笔意”。在书画理论方面的认识对园林设计方面的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计成绘画师法于关仝邢浩,对其在园林设计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追求以景映境的联想式设计手法。

古人的各种技艺都是由书来传承,《园冶》一书便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知识的专著。园林虽没有统一的定义,没有办法规定法制,但是郑元勋对《园冶》书中所提到的造园理论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而《园冶》从心不从法,为不可及。但变而通,通已有其本,则无传,终不如有传之足述,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园冶》是对理论的概括,对实践的总结。

《园冶》包括兴造论和园说两个部分,以精而合宜,巧而得体的造园主旨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计成遵循明代流行的叙事方法骈四俪六文体,增加了著作的雅致与园林高雅的设计风格契合。为了体现真实的园林景境,计成通过运用优美华丽的辞藻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避免了传统的工匠笔记中生搬硬套的方法介绍,注重的是对园林设计的一种合理引导。后人在研究《园冶》时,仅能了解到园林的营造手法和营造理论的要点,更多的是激发自我的想象力,将营造理论与自身对园林的见解相结合从而形成各自独创的园林设计体系。

《园冶》谈影园布局

影园在江南属于中小型规模的宅园,造景元素和空间面积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园内多为静观有许多可以驻足观赏的景点。影园内部空间布置多利用山水、植物以及曲折有秩的路径设置。较少使用建筑的围合,减少了设置游廊这一造园手法。视觉感受对空间面积有最为直观的感受。再大的园林也有其区域的局限性,何况从文献资料来看影园的面积很小,大约只有5亩左右。为了增加空间的纵深感,影园中的借景更为重要,计成如是说道“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是一种观望的模式。游人在游憩于园林时时而仰观时而俯观,这就要求了园景应有空间层次感。

1.借景

(1)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根据《扬州揽胜录》中的记载影园位于古扬州城南湖中的长屿之南段,即为现今荷花池公园以北,东、西为内外城河。造园要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于形式化,讲究变通性的巧借概念。据郑元勋自撰的《影园自记》的描写:这座小园环境清旷且富于水乡野趣,影园南湖的水域并不宽阔,东侧依着城墙,周遭的景色十分怡人“前后夹水,隔水蜀岗,蜿蜒起伏,尽作山势。环四面柳万屯,荷千余顷,萑苇生之。水清而多鱼,鱼棹往来不绝。”同时影园地理位置较为僻静,“取道少纡,游人不恒过,得无哗。”登影园高处眺望,可以看到蜀岗上的迷楼与平山,只要视线略及之处,佳景靡不无私其所有。通过借景弥补了自身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得视野得到了延伸及开阔,又锦上添花的丰富了园景的参差感。

影园内名为“淡烟疏雨”的读书处,其”窗外方墀,置大石数块,数芭蕉三四本。”用茂密的植物景观,半廊式的虚体空间建筑,自然而富有艺术感地弱化了院墙线条。园林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存在必须是融入于周边环境中的,必然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很大影响。将邻近的环境之美引借于园林之中。

(2)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造园构景必须有感而发,重在触景生情。计成在造园时把借景从构图上的借景提升到了意境上的借景,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物情所逗,目寄心期”的境地。影园中有这样一景“临流别为小阁,曰“半俘”,半俘水也,专以候鹂。或放小舟迓之,舟大如莲瓣,字月‘泳庵,容一榻,一几,一茶炉。”目之所及似身处这样一番景致:厅堂开敞和风扑面沁人心脾,园内的春流缓缓的注入池中。在溪流水弯处信步,在溪边亭榭里凭栏观赏鱼游,俯观流水欣赏月影,静坐在石上品味流水声,满池荷花飘香不断。天空一行白鹭入眼帘,大地几株枫树映醉颜。夕阳西下,风吹几树昏鸦,暖阁赏瑞雪,锦帐炉火满是春。借景没有固定的原由,只要能触发情致的都是美妙的意境。

2.造景元素

(1)叠山

“列千寻之从翠,浚一派之长源”就是用来形容影园这一幅山水佳作的。溪水因山而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园内的山水应该是自然界山水的复原。有文献中如此描述影园,“入门,山径数折,松杉密布,高下垂荫,间以梅、杏、梨、栗。山穷,左荼蘼架”。“在媚幽阁,面石壁,壁立作千仞势,顶植剔牙松二。”,“涧旁皆大石如斗,石隙俱五色梅”。影园东侧靠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隔开,北面的客山较小则用来替代园林的界墙。之所以要在园子的东南边和北边堆山,其原因是受影园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两个方位皆有远山,这样园内的掇山能够向外延伸至远处的山体,与自然的山体气势相连,层层叠叠,格外深邃。园内掇山改造了影园内原有的地形,在园内叠石可以增加园子内部小空间的变化。影园内布有池山“以石为蹬,或肖生公石,或出水中,如郭璞墓。”影园复建的掇山部分依托于史料详细的记载,读书室庭前“选石应选择透、瘦、秀者,高低疏密错落有致,不落常格且有画理。室隅作两岩,岩山多植桂。”这张正是借鉴了计成有真有假,作假成真的手法。力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之境。

(2)理水

郑元勋自述的《影园自记》中曾提到,影院东、南、西三面环水,池外堤,堤岸种植杨柳,利用杨柳作为分割,把岛内的视线统一起来,而其本身则是一个以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整个空间布局给人以深邃之感。此种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妙景,游人步步深入,眼前层层叠叠,真可谓园内园外的水景融为一体。

所谓水随山转,进入影园后,开门见山,山径数折,左鱼罟,右小涧。走过穷山,转入窄径,隔墙有数枝梅花横出;穿过柳堤,水来柳尽,以为走到尽头已无景致,却看见顽石横亘,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园内多为随地形起伏塑造的蜿蜒曲折的溪涧,在媚幽斋前的一条小溪,溪水利用高差从石涧上淙淙流淌,以连绵不绝之势源远流长。水贵在萦回,而影园建造深领其意,园中水体形成了许多细小的萦回,人在其中感受着来无影去无踪的意韵,使得视觉与联想都得到了无限延伸。

(3)建筑

园中布局采用散点式的布局,这样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周遭的环境中。影园内的建筑有主次之分,都按照空间序列依次建造。建筑布置疏朗而朴质,各有各的不同的功能,如供弟子学习读书的”一字斋”。但是园内的建筑除了满足一般需要的居住、休憩、娱乐等功能外,大多的建筑是”因景而生”。计成在《园冶》中写道:”唯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同见。"影园内主要的活动场所”玉勾草堂”当真是向阳之屋,与取李白”浩然媚幽独”之诗意以命名的媚幽斋隔溪相望,可呼而语。媚幽斋三面临水,一面面壁,石壁之下是一条溪涧。临水的”淡烟疏雨阁”由廊、室、楼构成一座独立的小院,影园内仅有的一处长廊如衣带一样曲折回旋,精巧为妙婉转往复。楼下作为藏书处,楼上则可读书、远眺蜀岗。收远近树色。各处建筑物之命名以周围环境为依据,相得益彰的命名方式诱发诱人浮想联翩。蒙蒙细雨洗不去山光水色,此情此景仿若蓬莱仙境,又似名家大作泼墨山水,尽情挥洒着对山林泉水的满腔痴情,怡然自乐于园林花圃之间。

(4)植物

植物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元素,影园内树木花卉繁茂。园林中的植物不仅是为了园林山水得”草木之华”,或者是作为园内建筑的陪衬,树木花草本身也是园林中的一景。影园东侧临湖,夹岸多桃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延袤映带,景色优美,称为小桃园。进入影园后,引入眼帘的是松杉密布,间隔栽种着梅花、杏树、梨子、栗,溪涧的另一侧有疏竹百十竿。进入内门,古木交柯浓荫如盖,山林的浑厚苍劲之气与园内深邃幽奇之感倍增。影园西侧内城河边杨柳依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有摇曳惹风吹的含蓄媚态。这些植物不但是园内一景,也与园外景色交相呼应。

园林之中的花花草草,常常作为配置的植物种植与园林的各个角落,为园林增加生气。计成在《园冶》中提到”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建房时如果遇到老树,宁可墙基退让一步也不能伤其根。在影园初建时,旧有二株蜀府海棠,高二丈,广十围,也无人知何年植,据称是江北仅有。现今仅存一株,有鲁殿灵光之感。园内一古桧,倾斜盘曲。附近还有一桧略小,寿亦百年。园内的古树为一园之胜,能够左右大局。

树木的栽种,注重姿态而不讲究品种,更为注重的是各个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植物与景致之间的色彩搭配。计成在点缀园内花木上颇有造诣,郑元勋赞叹道:“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宜,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重建时应有其章法:河堤沿岸宜植垂柳,夹岸应种桃李,梅枝旁出,壁立千仞,岩山植桂,岩下则奇花异卉。高低错落,浑然天成。

总结

园林讲究的是巧于因借,因可以理解为精而合宜,也就是说在造园时要把握一个度。园中的万事万物都讲究因缘,构思要随着地形高下和景物形态而变。园林的营造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做到风格、比例合宜。借着重的则是巧。不论园内园外,有景就可以加以利用,凡是纳入眼帘的景物皆可以收入园中称为云烟漫掩的美景。

《园冶》之所学讲求“悟”,在进行影园恢复性重建时要用心去体会其所包含的各种造园思想和造园意境。“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在所有造园理论和技艺的呈现上讲求的是明理与体悟。通过《园冶》中对园林构造的描绘,对影园的重建不单单是对书中阐述的造园手法的理解,更注重的是创新性造园方法的呈现,对造园手法和技巧的融会贯通。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马一凡(1993-),女,汉族,江苏省苏州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系15级硕士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借景造园园林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借景抒怀类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