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连珍
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是在与环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而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十分重视自身与幼儿交流互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教师与幼儿互动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与幼儿个别的交往与作用;一种是教师与幼儿团体的相互交往与作用。这两种形式是幼儿和教师共生共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一、教师与幼儿个别的相互交往与作用
教师与幼儿个别交谈是了解幼儿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表达、理解力以及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把握时机、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等环节上都有灵活机智的策略。同时,尊重幼儿的态度、生活经验、谈话技巧也是能与孩子展开交谈的重要条件。由于教师长期习惯自己讲幼儿听,所以不少教师尽管天天与幼儿打交道,但却很少与幼儿有真正的交流。调查表明,教师对幼儿的言语大多是否定的指责、制止或中性的命令、传授等。而与幼儿交谈首先需要教师从权威地位转为与幼儿共同分享、平等交流的地位,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柬、自然亲切的气氛,没有这种态度的转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难以进行的。
二、教師与幼儿团体的互动交往与作用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幼儿的团体(班级或小组),教师与团体的交往要有驾驭团体的能力,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使团体中的每个幼儿都积极投入到交往的活动中。这里谈谈活动展开时的一般做法:
教师提出问题(或让孩子发现问题)→留出时空让孩子去体验(或思考)问题(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对幼儿帮助)→展示孩子对问题的见解(当一个孩子在展示时,要求全体幼儿倾听,为评价作准备) →相互评价(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发言),取长补短→教师或幼儿对此问题作总结。在这个流程中,可采用个别交往调控全体的策略,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相互交往与作用之中。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不仅要有调控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何促进幼儿小组的活动和如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方面。当一组幼儿分组活动后,教师应有目的地穿梭其问,时而观察、时而帮助、时而评价、时而参与等。教师通过角色转换和直接或间接教育手段的交替作用,针对各组的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或创设气氛、或激发争论、或暗示解决问题的线索、或把扯偏的话题引上正题等等,帮助各组儿童实现教学计划目标。在这种指导过程中,有能力的教师特别注意观察,从问题的反馈中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特点。这样既促进他们发展长处,又通过小组的调节保证他们协调平衡地参加活动,全体儿童都得到发展。
幼儿讨论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被广泛运用在一日活动的任意环节上,可以说教师精心组织的讨论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使幼儿通过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观点,倾听、理解、赞成或反对别人的意见,大大地扩展深化其思维,并在语言和表达能力、社会化等方面得到发展。但组织幼儿讨论十分繁难,它需要教师充分地准备、灵活地指导、认真地总结,准备包括确定合适的讨论话题,按幼儿的经验多少或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及言语能力强弱等相互搭配,确定相应的分组,预计可能出现的讨论情况制定对策等。如有小组冷场怎么办?用什么话题能把幼儿的话引出来?如小组扯偏怎么办?用什么语句既不伤害幼儿讨论的积极性又能把话题引过来?幼儿可能说出一些什么来?怎么扩展他们的生活经验深度和广度等等。这些在事前都应在教师的计划中予以充分考虑。当讨论展开时,教师要从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各组情况,或鼓励支持、创设气氛;或抛砖引玉、激起讨论;或诱导启发、引向深入;或民主参与、推波助澜;或画龙点睛、概括提炼等等。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让小组学习的成果予以充分的展示,并让小组之间进行对话、争论或评价,相互取长补短或把讨论引向深入,达到互动的目的。最后要对讨论进行总结,重点乃是思考是否每个幼儿都参与了讨论?何种因素阻碍了讨论?并在对效果一般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了解若干儿童,看看他们学到了什么。综上所述,组织幼儿讨论所需要的,乃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东西——了解幼儿加灵活的技巧。
教师与幼儿要能有效的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互动环境的创设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的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地传授知识。教师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包含幼儿对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幼儿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可能真正产生。处理好教师和幼儿在互动中主动的、相互作用的主体间关系,摒弃教师主要影响和控制幼儿使其被动的关系,无疑是实现利用教师与幼儿互动,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和幼儿积极的互动中,不仅幼儿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且教师也在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的积极建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