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民生问题新亮点浅析

2013-04-29 10:03崔晓龙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亮点民生问题浅析

崔晓龙

[摘 要]: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十八大报告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 民生问题 新亮点 浅析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这个题目,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一、十八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

1、描绘幸福民生的画卷

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2、新举措新部署具体实在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可以说具体实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有所教”这个由圣贤孔子提出的美好理想,在报告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三,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的表述中,“更高质量”成为亮眼的词汇。更高质量的就业包含了人们劳动环境改善、劳动工资提高、劳动安全保障加强等因素。让老百姓不仅有饭碗,还要端上好饭碗,工作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这是党中央的庄重承诺。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老百姓常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十八大报告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是首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把改革发展的“蛋糕”分好,十八大报告对此作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犹如一把大伞,为十几亿中国人遮风挡雨。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目标,体现了执政党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3、公平正义是幸福民生基石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盘点十八大报告,“公平”“共享”成为高频词。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幸福民生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举措,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二、十八大报告民生问题亮点浅析

1、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学有所教)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根本任务。它要求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同时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也发人深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能以浮躁的心态去追逐利益,而忘记了肩负的根本任务。十八大报告着重回应了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合理分层流动,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调节器和正能量,教育不公平则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报告从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明确了政策要求,把欠发达地区、欠发展领域和相对困难人群作为支持扶助的重点。坚持这个方向,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这个方向,城乡儿童就有望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人人成长为有用之才。

2、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病有所医)

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作为推进重点,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但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百姓“病有所医”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少得病的愿望也将逐步实现。

十八大将如何引领我国朝着“病有所医”的目标继续迈进,将带给城乡居民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未来5年,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将步入快速改善时期。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会进一步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具体来说,全民医保体系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的健全,将从制度上解决百姓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将保障群众用药质量安全、方便价廉;人民健康水平将继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74.8岁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未来5年,人民群众将通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获得更大的实惠。

3、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老有所养)

我国是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实现全覆盖,现有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另外,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是空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较突出。总体上说,距离“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多,养老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民生问题。如何才能让“老有所养”持续取得新进展?十八大报告首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4、住房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国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城乡住房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将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住有所居。

“十二五”期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是3600万套,2011年已经开工1000万套,今年开工了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数量不会低于500万套。随着大批保障房陆续建成,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分配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住房保障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保障房建设资金管理,并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

5、探索环保新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压力继续加大、形势依然严峻。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理念的提升,核心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通往美丽中国的一个路标,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加快构建节约环保的国民经济体系。环保新道路的目标指向是建立六大体系:一是与国情相适应的环保宏观战略体系;二是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三是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四是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五是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六是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环境保护下一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核心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城镇登记失业率截至9月底为4.1%(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通俗地说,上有中央关注,下有百姓关心。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第一,促进就业取得突出成就;第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第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快速发展;第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第五,工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不断完善;第六,劳动关系总体稳定,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从监测情况看,近期没有出现企业普遍性有规模裁员和农民工大规模集中返乡现象,但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城镇新增就业增幅自4月以来有所下降,企业招聘岗位有所减少,全国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第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包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包括引导更多大学毕业生到急需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创业;第三,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将上亿农民工由普通工培养为技工。就业保障下一步,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包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引导更多大学毕业生到急需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创业。

三、结语

当民富与国强终于能够摆到相同重要的位置,并基本形成共识之后,那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就应当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得到富有成效的解决和提升。只要我们满怀豪情,充满信心,只要改革永不止步,努力决不懈怠。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猜你喜欢
新亮点民生问题浅析
七大新亮点!照耀广佛未来城的“智慧”发展之路
“三度”齐进 打造传播新亮点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活力啦啦操校园新亮点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建宁苏区又添新亮点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浅析“谯”字“酷烈”义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