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番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的一生发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在班级活动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遨游。
一、 以读促读,其乐无穷
引导学生诵读能形成良好的语感,使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节奏感、声韵美、音乐美,感受到朗读的愉悦。我引导孩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利用晨诵时间开展“古诗文诵读会”、“美文诵读会”等,诵读的内容有根据精心选择的各类主题的古诗,有学校每月大主题活动的现代诗,有许多中外大诗人的经典诗歌;利用午读时间开展“精彩片段朗读比赛”等活动,教室里书声朗朗,孩子们醉心其中。
二、 以说促读,一吐为快
1、开展班级读书会。学生每个月有一本共读书目,利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学生大发感慨:有的说我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的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2、主题性辩论会。学生通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论,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如学生阅读了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后,开展了“蝴蝶与蔷薇谁更幸福?”的辩论会,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与世界相处,才能与人交流,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3、成长故事交流会。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每一次阅读就像是一次人生旅行,时刻鞭策着孩子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获得生命的拔节。每一个学年度,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以书为友的成长故事”交流会,让孩子们聆听别人的阅读体会与收获,并能为自己的阅读生活带去更多的感悟。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她的阅读故事:“一年级,我拥有了第一本书——《格林童话》,我很喜欢这本书,总是不厌其烦地翻阅,但当时,许多汉字还不认识,我只能连猜带蒙地进行理解。后来,我又读起了《一千零一夜》等有趣的故事,这些“能说会道”的动物、植物常常伴随着我入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的童话书籍已不能满足我读书的欲望,我开始接触起中国的古典名著,日子一久,四大名著已被我翻得破烂不堪,似乎有读破万卷书的味道了。
三、 以视促读,兴趣盎然
1、利用影视作品对比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电视、电脑、数字电影充斥着孩子的课余生活,引导孩子将阅读与观看同步进行或比较进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如《三国演义》里面人物复杂,我一边引导学生看书,一边将央视的热播剧推荐给学生,并开展“我喜欢的三国人物”讲述活动,学生兴趣高涨。
2、利用社会新闻吸引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如汶川大地震后,我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地球科普书籍,学生对于平时不太关注的科学知识也变得如饥似渴,并懂得了保护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以写促读,成果丰硕
有些文章或文字优美,或震撼力强,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每天的“暮省”不拘泥于在校共同交流,而是把“省”的时间和空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只作引导。利用读书小队,组建读书小组,以《暮省本》为载体,交流阅读感受,记录阅读思考。低年级时让学生把改编或者续编的故事画下来,再写成图画日记,即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中高年级则注重作者写法及主题探讨,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可以是读后感、读后小报、人物传等等。
五、 以演促读,轻松愉快
小学生爱表演,通过表演,进一步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书中内容会更深入地理解。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咬文嚼字,斟字酌句,并不断地挖掘文章的空白点想象和补白。《木偶奇遇记》孩子演得乐在其中,当孩子在学校“阅读节”上表演的自导自演的节目获得表扬时,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海里,去享受语文的各种知识,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