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环 陈金华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为了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笔者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开展了课题调研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试图着重阐述开展课题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探索并阐述开展课题调研的内容体系、运行模式以及功能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题调研;运行模式;功能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71-04
作者简介:杜环环,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德育和公民教育;陈金华,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应用伦理学、大学德育和公民教育。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发展良好,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方面非常薄弱,尤其作为实践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课题调研”更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自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笔者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开展了以“课题调研”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切实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试图着重阐述开展课题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探索并阐述开展课题调研的内容体系、运行模式以及功能效果。
一、开展课题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虽然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有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思想政治方面的不健康问题,这其中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有鉴于此,必须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分析、处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言而喻,开展课题调研是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尝试。
文中的课题调研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内容,或针对某一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突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故此,课题调研亦可称为问题研究、或专题调研、或主题研究。开展课题调研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展课题调研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性质特点决定的
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要求。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课题调研活动,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公德、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等内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道德法律素质,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课题调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需的教学环节
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旧以教师传授说教为中心,实践教学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对称,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妨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实现。所以,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势在必行。而课题调研就是一种积极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它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养为目标。同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的触角从课堂理论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及现实社会领域,在具体的实践中接触了解社会,体验感悟生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说理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那么,开展以课题调研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则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掌握与消化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升华为自觉的行动。
3.开展课题调研是实施通识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着重提升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国已有少数综合性、研究性大学正在探索通识教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毫无疑问,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课题调研需遵循的一些原则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调研活动,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教学过程本身既要求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所以,开展课题调研必须做到以课程理论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面对学生思想实际。
(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就是要从社会现实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上的热点、焦点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以及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是指要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把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创建文明宿舍、诚信考试等纳入调研范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3)面对学生思想实际,就是要从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关注其思想、学习和心灵。
2.挂靠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有其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因此,课题调研一定要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挂钩。在组织学生开展课题调研时,应紧扣课程的相关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其绪论部分,可围绕“培养优良学风,明确成才目标”开展调研,拜访本校或本系的教授专家、学科带头人等,聆听其做人做学问的心得体会,或进行其它相关课题调研;在理想信念及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可以依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围绕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等课题开展调研;在道德观与法制观部分,可以诚信教育和增强法律意识为重点,开展社会热点案例的调查研究。
3.可行务实
为确保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题调研活动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在制定方案、完成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内容、人员搭配及教师指导等方面实事求是,因人、地、时而异,因陋就简,做到切实可行、务求实效。如,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就可以避免人人单独调研的繁琐困境和尴尬局面;调查地点以就近方便为主,可以在校园里、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调研课题要“大视野,小切入”,题目范围越小越易操作,问卷内容设计言简意赅,问卷数量发放适当,以便于随机填写及后续统计分析;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做好调研,严惩抄袭现象,避免形式主义。
4.自主自由
开展课题调研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即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其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课题调研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规定的时间内,可以以任何主题、形式、方法来组织、开展、实施,完全做到了自主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指导他们制定富有个性化的调研计划,全程提供及时有效的各方便指导。事实表明,大学生身心状况相似,认知水平相近,朝夕相处,彼此了解,互帮互学,互相监督,他们之间的学习、启发、教育、进步,往往是经常的、有效的、显著的。
三、课题调研的运行模式
开展课题调研的主要方法和阶段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和程序:
1.准备阶段
(1)选择课题。选题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这是调研的起始。第一节课,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发组成调研小组,每组成员由2~5人构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一个题目即课题(可以是教师提供或指定的题目,可以学生自拟,或两者结合)。选题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明确方向、经验感悟、浓缩范围、聚焦热点、形成新意。选题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2)审核课题。在学生初步提交课题的基础上,教师一般根据科学性、衔接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来审查确定题目。比如,题目是否有课程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否与教学内容吻合,是否来自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中的突出问题或困惑难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否考虑到自身专业背景以及研究小组优势,等等。总之,要求课题选择切入点新颖,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切实可行。
(3)制定调研方案。题目一旦确定,调研小组便着手制定具体的调研方案(或计划书或企划书)。其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说明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成果、趋势;阐述调研的特色或突破点;指明研究采用的类型和方法。此外还包括调研的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2.实施阶段
开题报告论证结束后,各小组开始进入调研实施阶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跟踪并适时进行辅导。学生调研小组实施调研计划的方式、途径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有的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在校内发放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有的小组拟定访谈提纲,拜访本校或本系的教授专家、名师名家、学科带头人,听取他们对调查问题的真知灼见;有的小组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研,参观访问机关、学校、企业、部队、法院、街道、社区等部门,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有的小组参加校内、社区或其他公益性志愿者服务活动,用行动来体悟理论,升华认识;有的小组观看感兴趣的电影、录像和电视节目,把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历史、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和分析感悟。
3.总结阶段
调查结束,进入总结阶段。首先是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报告,其内容一般包括:标题、导语、小组分工概况介绍、数据资料统计、理性分析、个人体会、概括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相关材料,等等。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图标、音频、视频,等等。
其次,教师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所选课题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课题内容的独创性、新颖性及与现实的贴合度;成果形式是否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课题调研的效果和影响力。
最后,教师对调研报告进行分类遴选,评优奖励。选出部分优秀成果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后将其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展示,供人学习鉴赏。优秀成果除在课程成绩评定上给予优秀或给予免考奖励外,教师还可把优秀调成果向学校有关部门、院系报送和推荐,以实现其最大价值。
四、课题调研的功能效果与价值评析
1.课题调研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题调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主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道理、思想和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课题调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为依托,积极有效地参与调研,在活动中释放灵感,挖掘潜能,增强心智,培养能力;课题调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存疑质疑,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课题调研注重个性培养,鼓励学生交往互动,倡导师生交流沟通,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互动交流中增长学识,培养敏锐洞察力;课题调研引导学生紧贴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选择社会热点和科学前沿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调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造就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才。
总之,课题调研有利于培育学生怀疑批判精神,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具有问题意识、原创意识、理论意识和实践意识,形成科学、严谨、宽容、求实的学术品性。
2.课题调研是考查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评估课题调研活动时,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片面做法,而应该坚持多元的、全方位的标准。对课题调研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重视结果。注重过程,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题调研,强调对学生知识感悟、情感体验、态度表现和价值观的影响;重视结果,就是注重调研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不仅重视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视测评调研过程中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即综合评价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情感、智慧、责任等素养。
不难发现,课题调研基本上涵盖并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功能和目标。课题调研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为、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亲身参与调研,使他们从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引导他们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总之,无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目标定位上看,还是从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看,课题调研活动都对全面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素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3.课题调研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面对越来越多元、复杂的社会,课题调研勇敢直面其中的困惑和挑战,是一种勇敢的探索和尝试,它增强了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课题调研,促进学生对中国的国情、党情、民情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通过关注现实社会及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提升。
课题调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弄清了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重要的理论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科研兴趣,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结合起来,都是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趋势。事实表明,课题调研活动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在听(听教师讲课指导、专家走访教导、展示交流等)、说(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读(读教材、读原著、读参考书等)、观(观录象、观影片等)、行(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等方面,提高了课程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总之,课题调研明显地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可能变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陈锫.实践中的任务型教学:现状与展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建国,张怡.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马成瑶,张晓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性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4]吕志,黄紫华.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张妮妮,陈永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6]何贻纶,陈永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8](美)格莱德勒(Gredler,M.E).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五版)[M].张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美)温鲍姆等.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校本改革与发展译丛[M].郑丹丹,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0](英)萨兰,(德)奈塞尔.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易进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