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3-04-29 00:44胡翠月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胡翠月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血糖在10mmol/l以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的120例患者240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治疗,观察2组1月及2月后视力及眼底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消失情况。结果:(1)一个月后治疗组视网膜出血与渗出吸收的有效率是79.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2.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个月后治疗组黄斑水肿与微动脉瘤消失的有效率是90.6%,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8.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视力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是90.41%,对照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是80.1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激光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09-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据估计全世界约有250万人由于糖尿病而致盲,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DR发生率随病程的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38%~39%,10年后增至50%~56%,15年后可高达69%~90%[1]。全视网膜光凝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单纯光凝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止新生血管的生长,且光凝后的視力恢复不佳。许多学者研究证实[2],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我院自2009年至2012年采用激光光凝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共12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63±7.5,B组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36±8.1,两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8.6±4.0、8.0±4.1,经内科确诊为糖尿病,经眼科散瞳查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证实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增殖前期,且无严重的高血压病和肾脏疾病。无外伤及内眼手术史。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选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临床表现及眼底变化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夹瘀。但阴阳两虚夹瘀型在眼底上往往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在本治疗论述范围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控制血糖在10mmol/l以下,两组患者均行视网膜光凝术,采用氩激光对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具体方法为:光凝范围为视盘上、下和鼻侧距视盘1PD以外,颞侧上下血管弓以外和黄斑颞侧2PD以外至赤道部的视网膜。光斑直径在后极部300um,中周部500um,曝光时间0.2s,能量以产生Ⅲ级光斑反应为度;每个光斑间隔一个光斑直径,约1000~1500个光斑,分3~4次完成。每次光斑数300~500个,每周1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检查设备和方法复查视力、治疗组在光凝术后均给予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每天1剂,连服1月。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眼水点眼。中医辨证,阴虚燥热型:症见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眼外观正常,视物稍有模糊,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或弦。眼底镜检查可见出血点(斑)、微血管瘤、硬性或软性渗出,少许新生血管等,治宜滋阴润燥,活血通络,方用一贯煎加减:沙参15g、麦冬15g、当归12g、枸杞15g、川楝子10g、知母12g、黄柏10g、生地15g、丹参30g、若出血色鲜红者加白茅根30g、生蒲黄15g、燥湿明显者加花粉12g、葛根15g、石斛15g。气阴两虚夹瘀型:症见神疲乏力,口燥咽干,头昏自汗,自觉视力明显下降或视物模糊不清。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斑(点),或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或有软性渗出。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5g 茯苓15g 黄芪30g 生地15g 麦冬12g 泽泻10g 丹皮10g 山药15g 丹参30g 花粉12g。网膜水肿甚者加薏仁30g 车前子15g, 渗出多者加浙贝10g 鸡内金10g。

1.4 疗效判定标准: 以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显效:视力提高2行以上,眼底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及新生血管消失或减少;有效:视力提高1行以上,眼底出血、渗出吸收,微动脉瘤及新生血管明显减少或改善;稳定: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眼底病变改善不明显;恶化:视力下降2行以上,眼底出血或渗出或网膜水肿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经x2检验,x2=9.542 p=0.024,见表1、表2及表3。

3 讨论

3.1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通过经络与脏腑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气血与精气的滋养,使目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脏腑的病变不仅在目有所表现,而且影响目的正常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中医“视瞻昏渺”相近。无论糖尿病初期的阴虚燥热,还是中期的气阴两虚夹瘀,阴虚是贯穿糖尿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血瘀贯穿了DR发生发展的始终。肝肾阴虚,阴精之血不能上养瞳神,则视物不明;阴精亏损血脉不充,致血运不畅,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气阴两虚日久,瘀血阻滞脉络,阴虚阳亢,肝火上炎,血为热迫,离经妄行;或病久气虚,气不摄血,目络之血失统,均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3.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关因素探讨

3.2.1 病情: 本病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关系密切,当病情长期控制不良,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并且严重。而短期病情与视网膜无明显关系,临床研究发现,10年内病情控制良好者,有30%的患者眼底保持正常,而控制交差者,有94%的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视网膜病变,病变者中50%为Ⅲ期以上,20%视力下降明显,10年以上控制较差者,增殖型改变约12%[3]。

3.2.2 病程: 一般认为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及发病率呈正相关。患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视网膜病变越重。研究发现患病20年以上,有40-60%的患者出现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3.2.3 发病年龄: 研究发现病程在10年以内,发病年龄越大,其发生视网膜病变率越高,10岁以下者未见眼底改变,15岁以下者较为少见。据有关报道显示,在西方国家,中年发病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失明原因为视网膜黄斑区水肿、渗出、微血管闭塞。

3.2.4 发病机理: 根据眼底改变,可分为单纯性与增殖性[4]。单纯性病变主要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床血管改变,微血管瘤,类脂质渗出与小的视网膜内出血。其病理机制是血管渗漏和闭塞。黄斑部水肿或局部缺血是导致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增殖性是由单纯性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血管变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增殖,缺氧的网膜组织释放出血管增殖物质,促使形成新生血管,进而导致出血、机化,而发生增殖性病变,并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本症早期,由于眼底组织缺氧,引起微血管功能性改变。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其基础代谢率明显增高,由于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等增多,致使组织对氧的需要增加,同时,红细胞中的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使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增加,影响红细胞对氧的释放,致使供应组织的氧减少,所以糖尿病病人眼内组织对氧的需要量增加,而其供应量却减少,因而出现视网膜微血管扩张,白蛋白由毛细血管壁漏出。视网膜血流荧光测定研究表明:在早期由于血—视网膜屏障损害,视网膜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内皮损伤,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阻塞和动、静脉交通支形成。血管交通支形成是血流动力学方面对毛细血管血流不足的调节反应,而当新生血管形成发育不全则产生微血管瘤[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新陈代谢活跃的视网膜缺血缺氧有关,视网膜缺血缺氧,释放新生血管因子,促使视网膜及视乳头上新生血管形成,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6]。全视网膜光凝后,其热量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邻近的光感受器及一定范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从而减少了外层视网膜氧的消耗,有利于氧在光斑处进入内层视网膜。由于视网膜上氧供应的改善,消除了新生血管的产生和生长因子,使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萎缩。但光凝并不是对所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有效,应用不当,会加速病情发展。正确的光凝治疗也是一种病理过程,也会对视力、视野、暗适应造成一定的损害[7]。

3.2.5 中医将本病辨证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夹瘀,但气阴两虚及血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本病要辨证、辨病结合起来。辨证要抓住久病必虚,久虚必瘀以及血热妄行等病理特点。辨病主要是看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与静脉迂曲扩张和新生血管。从阴虚燥热向阴阳两虚发展,眼底严重程度随之加重,证型与FFA所示的微血管瘤、无灌注区、IRMA、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新生血管破裂而发生大出血,随之形成增殖性病变,最后多并发出血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若新鲜出血、量多,多由血热。陈旧出血色暗红,属于血瘀。出血反复发作频繁,新旧交织,按血热处理。新生血管,微血管瘤以及增殖性渗出性病变,皆为气滞血瘀。在光凝封闭视网膜血管渗漏及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缓解视网膜缺氧,预防视网膜大量出血的同时,应用中药,减少了光凝损伤和改善了视网膜血循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黄能抑制动物实验性高血糖;地黄的醇提取物有促进血凝作用,生药能缩短出血时间,激发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和抗体内脂质超氧化,减少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害。黄芪、葛根有降血糖、改善人体糖耐量,对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8]。葛根还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重用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陈皮所含橘皮甙有维生素P样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玄参、麦冬、丹参具有降血糖作用,麦冬能显著提高机体抗缺氧的能力。枸杞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白茅根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另外,玄参、知母、白术、山药、桔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总之,中药治疗和视网膜光凝有机结合,既减少了激光的局限性及并发症,又能加速激光后视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朝霞,许红霞,糜漫天等.糖尿病视网膜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

[2]陈向东,卜继普.中医辩证论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126例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1,9.

[3]林延,罗陈川.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10,18.

[4]张承芬,徐国祥主编.激光眼科学.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0-220.

[5]王玉,范傳峰,夏信昌等.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疗效观察,中华眼科杂志,2009.

[6]张承芬.眼底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7]芦伟,马冰松.中药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206.

[8]高血敏.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7.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