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2013-04-29 18:51李晓华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能动性多媒体技术小学生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品味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力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1. 利用多媒体展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同时播放声音、视频、图片、文字。因此,结合多媒体技术和语文阅读进行教学,使阅读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和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中来。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西沙群岛的海滩、海浪和海水。小学生很容易被这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经过2~3分钟的视觉盛宴后,小学生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呈现西沙群岛的图片,只凭教师的描述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阅读教学内容。

2. 注重阅读课堂的导入设计。导入设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阅读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篇课文时,一开始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导入,比如乌鸦想喝水,但是瓶子的水不满,教师根据这个设置问题:(1)假如,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怎样喝水?(2)瓶子太高,乌鸦的嘴不能够直接喝到水?(3)乌鸦本身很累,没有力气捡石子放到瓶子里?那么这只乌鸦想喝水的话,应该怎么办?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加上这些问题属于开放性的,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继续探究答案。

二、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重视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首先,让小学生按照顺序阅读,这有利于学生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快速理解全文大意。其次,教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特色。最后,学完文章,教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可以让学生口头复述文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模拟文章出现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模拟辩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很容易掌握阅读方法。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方法之后,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在上新课之前,提前布置新阅读课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做笔记,并引导学生遇到生词时自己动手查字典、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文章大意。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是报纸、报刊、杂志等,教师也可以引用课外的文章,培养学生通过精读和泛读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要求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到领路人的作用。但当下的我国小学教育还属于应试教育,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直接介绍阅读内容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长期下来,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进而影响阅读教学效率。其实,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黑板上列好问题,如问题(1):文中主要从几个方面描写蟋蟀的住宅?问题(2):通过阅读,请同学们找出蟋蟀的住宅特点。问题(3):请同学找出文中使用拟人手法的句子。通过提供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派学生代表发言。通过这个探究、合作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作者简介:李晓华(1979-),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能动性多媒体技术小学生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