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试论对外汉语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培养

2013-04-29 00:44王会东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对外汉语国际化

王会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和形象日益巩固,与其他各国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汉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在新的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愈加艰巨,各级各类高校要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加大对外汉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基于此,笔者就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并就如何培养创新型对外汉语人才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 对外汉语 国际化 创新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语境下,各种文化的渗透也越来越明晰,为了巩固国际地位,提升国家软实力,首先就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别人知道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这就需要创新型对外汉语人才来担当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者的使命,进而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战略诉求。

一、穷途末路的培养模式: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尴尬处境

目前,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成为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事业的先驱。华东师范大学也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高校要善于总结已有的经验,根据培养目标和相关标准合理设置课程。尽管如此,但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出身的学生就业仍旧处于很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专业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国家汉语办工室每年会选拔部分毕业生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项目”,但这只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服务年限不得超过三年,而且只有少数毕业生有这个机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人才招聘市场保存他们的档案关系,“回国即失业”形象地描述了这些毕业生的未来命运;其三,从国内看,留学生来华的聚集地是高校,然而,高校却没有很好地凭借其自身优势培养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这让很多没有高文凭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报国无门”。

此外,国内专业对口的岗位很少,高校几乎没有空余的对外汉语教学岗位。供求关系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必须不断调整和改革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定位,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整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具体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各高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通常将汉语国际传播作为吸引人才的标签,对外汉语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然而,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就业范围有限,只有少数毕业生继续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实际进行课程设置时,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设置十分重要。如果比重过小,则失去了对外汉语专业的意义;如果比重过大,则无法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设置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比重?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学习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还要开设教育、文化、外国和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等。目前,高校总学分逐渐向低学分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不同课程的比例?

(三)对外汉语是一门综合型学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针对跨国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怎样合理安排实践类课程?如何安排实习?怎样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瞻远瞩构设新体系,重构新时期对外汉语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设一支素质高、适应海外对外汉语教学需求的人才队伍是顺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对外汉语教学要逐渐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重视和培养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制定培养目标和原则,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所以,今后我国高校在进行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时,要以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价值理论原则为基础,与世界汉语教学接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时效性强、多元化、多角度的教育机制。

此外,笔者认为,还要在注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发出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未來需求的教育机制,并逐渐向这个目标前进。具体言之,培养新时期对外汉语创新型人才,应立足如下四个层面:

(一)因材施教授学,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深化教学内容。

中国式的教学理念和体制,通常是在同一个班级安排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不同,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无法快速适应汉语学习模式。如今汉语师资“走出去”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他们对该国、该地区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顺利圆满地完成汉语教学任务。由此可知,高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各国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之间的重要区别,无法将汉语推向国际,也阻碍了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学生对各国文化背景、教学理念和体制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

将远程网络技术应用到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在推广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缺乏对外汉语教师;国外汉语学习者不集中;传统和落后的汉语教学内容和教材,无法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需求等。课堂面授是传统对外汉语的教学手段,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学习者无法来中国直接参加学习,远程网络技术则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传统的网络课程是我国最主要的网络教学手段。因此,在外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创新教学系统和网络教材。传统意义上的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需求,要将新的教学形式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利用远程网络技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远程教育。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深化语言学习,提高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第二外语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二外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外汉语专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必须注重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人才和对外汉语师资的第二外语水平和专业技能。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内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的学科,提高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逐渐刮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欧洲等非英语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只重视英语教学,而忽视了汉语的学习。各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第二外语的教学,如:法语、越南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教学并不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语,而是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更深入地了解其他语言的语法形态和特点,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汉语语法习惯,深入了解不同语言语法系统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会贯通这种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四)创设学习氛围,营造丰富的对外汉语课堂学习环境。

目前,我国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体系还无法培养出真正符合汉语推广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因为现有教育体系更注重教学方法和语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的作用,高校的地域文化、办学理念层次、学校性质、师资力量也有很大差异,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进行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和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交际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增加与留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实际生活娱乐中去,寓教于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的特点,将知识融会贯通,有目的地训练和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如今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也逐年增多,这却与汉语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各办学高校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屡出奇招,却掩盖了火爆专业背后就业困难的残酷现实。各高校不仅承担了为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还应该为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负责,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基础储备工作,培养优秀的本科专业人才,更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考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继续深造和深入学习的前景。

综上,单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各对外汉语专业院校应该跳出这个怪圈,立足于国际汉语教学的舞台,有机结合通用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出知识储备扎实、专业技能强、素质水平高、口径覆盖宽、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本科人才。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与培养目标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晋升研究生和出国深造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合肥師范学院学报,2010(01).

[2]曾伟英.会话含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3]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4]胡川.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的问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5]刘畅.对外汉语初级阶段阅读教学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6]赵娇.浅析高职院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可行性[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对外汉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谈基于HSK5级考试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汉法时态表达方式的异同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