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武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上好科学实验课,教师必须做到“五要”: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活动;要借助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把实验课上完美。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激发兴趣;学会方法;多媒体与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76-02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课教学中,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科学实验课呢?
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教师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教师必须做到“三到位”:首先是备课到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感悟主旨精神;认真研究《教师用书》,领悟编者的意图,揣摸体会编者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是如何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细读各单元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解读,领悟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做到科学驾驭教材、科学使用教材。其次分组实验器材准备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与地方财政为学校建设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大量的实验仪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仪器并积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从身边寻找实验材料,确保在上实验课时每组都有充足的可供选用的实验材料。其三实验设计到位。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程序、先做演示实验、做好各项实验的预案等,对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效果、结论或可能出现的差错要心中有数。总之,课前准备愈充分,实验愈顺利、实验效果愈好。
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浓,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要让学生喜欢上实验课,教师必须在巧妙导入上下功夫,努力引领学生在身边发现探究的内容并产生进一步探求的兴趣。譬如教师在讲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课时,谜语导入:“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时,教师用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离不了,你猜是什么?”,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唤起他们对蜗牛、空气的研究欲望,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
三、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
(一)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加强对所用实验仪器的观察认识,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其性能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如讲《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需要用到注射器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因为压缩空气需要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
(二)规范实验操作程序
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顺利完成,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程序,让学生知道做实验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等。同时教师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三)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大量的实验现象需要仔细观察,精彩的现象往往转瞬即逝,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及时捕捉到,如在研究《冷水和热水》一课时,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的水变热,扎在试管口的气球皮会很快地凸出来;把试管插在冷水里,使试管内的水变冷,扎在试管口上的气球皮会很快地凹进去,这两个过程持续时间短,必须要学生全程地参与观察,才能够获得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
四、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操作能力。如:在六年级《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极性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时,首先进行分组做实验,并按教科书后面的记录形式把实验活动的结果记录下来。其次小组汇报,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知识要点:“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小”。
在探究《声音是怎样的产生》活动时,教师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尺子用废旧小钢锯条代替),指导学生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及尺子振动方式,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此后,逐步指导学生做皮筋、鼓、锣、音叉发声实验,边实验边思考: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一步一步引导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教师适时提问:“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做什么?”学生自然会想到利用某些发声原理而制造出各种乐器,同样也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把嗓子喊哑……。课后,鼓励学生按教科书介绍的方法自制乐器,鼓励学生多找一些废旧材料自制乐器,如用同样大小的玻璃饮料瓶或啤酒瓶,分别加入高度不同的水即可敲击出动听的音乐。
五、要借助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把实验课上完美
多媒体的出现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手段于一体,能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科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科学道理复杂深奥,很难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楚,又无法进行现场实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如在讲述《有趣呼吸器官》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肺是怎样呼吸的及肺的呼吸卫生与健康,形象、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接受知识。《蚕的一生》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整个活动相隔时间较长,学生亲自饲养的全过程又不能压缩在一节课内展示,借助多媒体手段,则在一分钟内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了蚕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直观印象。同样,将《地震》、《火山爆发》等内容在计算机教室上课,让学生从网上搜索“地震、火山爆发”等视频资料,更能把实验课上完美。
综上所述,每位科学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上述“五要”,科学实验课肯定会上得很精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从“要我学”逐渐转化为“我要学”,其思维水平、创新精神与实验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