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选材,引导学生先“学”

2013-04-29 13:16郎莉
关键词:小学数学

郎莉

摘 要:先学后教是一种理念的体现,“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在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心造材;用心导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66-03

先学后教中的“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自学要求,在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不长,自学能力差。教师在学生“学”之前要给学生充分的指导,进行必要的训练,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学什么,怎样学。先学后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先学”呢?

一、学什么——精心选材,因材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内容让学生都看课本自学。从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上看,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分析,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针对小学生,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主要是教材上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直接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

(一)直接让学生看教材自学

1.简明易懂的内容,即“是什么”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适宜接受学习,是规定的知识。适宜接受学习的内容,如规定性的知识:0是不是自然数,多位数的读法,上北下南,四舍五入,有些概念名称,一些单位进率。可以自学的有:1米=10分米,但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就需要学生去发现。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与数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时候,有一些书写上的规定应该遵守,主要有三条:第一,数与字母相乘时的乘号还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都省去不写,但数必须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4通常写成4a。第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也可以写成小圆点,通常也省去不写。如x×y通常写成xy。第三,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如a×a可以写成a2。

对于这类教材,学生可以直接自学,阅读课本进行理解。

2.教材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材料。实验稿教材已经体现了学法化,课本已经暗示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材内容的编写适宜学生探究发现学习的内容。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教材内容很适合学生自学,教材中有具体的操作要求,学生完成操作后还可以按照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阅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和总结能力。对于这类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一步步去做。

(二)以问题情境出现引导学生自学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先学后教改变了这一传统。但是在实施这一模式时,应该避免出现教师教换成课本教的现象。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小学数学教材中常常以几个不同的卡通形象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或者不同解法,如果让学生直接看书自学,丢失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针对这类教材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出现,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是先“学”。

例如“小数乘整数”,教材如下:

教师首先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1):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生甲:0.8元是8角,0.8×3就是三个8角,一共是24角,也就是2.4元。

生乙:0.8里有8个0.1,0.8×3就是三个0.8相加,一共是24个0.1就是2.4。

生丙:0.8+0.8+0.8=2.4,0.8×3=2.4。

生丁:我用竖式计算。

0.8

× 3

2.4

教材上所出现的多种不同的解法学生都考虑到了。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再给他们独立的思考时间,学生思维就得到锻炼。

二、怎么学——把握时间,因“才”施教

学生先学,主要有两种自学形式,一是课前预习,二是在上课伊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是适合学生的都是可行的,但是无论哪种形式也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还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应站在新课程理念下思考预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努力体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不应仅仅是数学课本上所要教学的知识与结论,更要让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如何预习呢?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把预习当成了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

江苏省特级教师卞惠石老师在《立足“学程”,提升课堂效率的恒定选择》中写到:“‘先学后教强调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在一定载体的支撑下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使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启发性。”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先学习起来,尔后教师再根据学情组织教学。

如何实现先学?设计编写“课前预习单”和“课堂自习单”是重要手段。

例如:五年级下册“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课前预习单:

一、操作活动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

(1)猜一猜可以正好铺满哪个正方形?(2)拿出图形,动手铺一铺。可以正好铺满边长( )厘米的正方形。(3)想一想,为什么?(4)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正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说说你的理由。

二、找一找,找出6和9的倍数

6的倍数:( ) 9的倍数:( )

如:“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预习单:

一、根据下面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比黑兔多30只。(2)甲数是乙数的4倍。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5吨。(4)现价比原价便宜12元。

二、阅读书本第8页中的例7,完成下面练习

(1)认真读题,找出关键句子。(2)根据关键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

(3)如果要根据你所写的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你准备怎么做?

(可以参照书本例题。)

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用铺长方形的方法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所以在预习单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到关系式才能列方程,学生在写数量关系式方面是个难点,可以侧重在预习时训练一下。但是课前预习也有很多的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备课,设计好导学案,其次小学生课前预习会增加课业负担。所以,可以在课的开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学。

(二)课内先学

课内先学指在课内前五到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学。同样,学之前教师也要提出要求,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也可以出示课堂学习单或在多媒体上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等式的性质时”指导学生借助天平图,让他们在看懂天平图的基础上去填空,接着再观察等式,从中发现等式的性质。在具体实施中,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还是比较容易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教学重点放在了解方程方法的指导上。

如:利用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求出x+10=50中x的值。自学菜单:(1)学生独立尝试。(2)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做法。(3)打开书本,对照例4,自己订正。特别注意书写格式。重点思考:为什么要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10?

低年级学生“先学”能力较差,课内前五至十分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学”;中高年级的“先学”先在课内,以后可考虑逐步放到课外。

参考文献:

[1]卞惠石.立足“学程”,提升课堂效率的恒定选择[J].江苏教育,2012,(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