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工艺美术品图案色彩及造型的流变

2013-04-29 10:16李华
作家·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图案色彩

摘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两本巨著均对工艺美术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无论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还是“造型艺术之一”都能说明其存在的意义。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工艺都可以归为艺术的范畴,只有对基础物质进行艺术性加工才能将其升级为工艺美术。所以,对工艺美术的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各类器用上。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元明工艺美术图案、色彩及造型的流变展开深入研究,意在突显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审美观和艺术底蕴。

关键词:元明时期 工艺美术作品 图案 色彩 造型的流变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一 元明时期工艺美术品的流变艺术

从词的组成分析,“流变”中“流”意指传承和流传,而“变”则代表了改变和变革。这个词为左右结构,重心则体现在“变”字上面。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艺术源远流长,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文化传承与变革的交接点。元朝和明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亦如此,它们都是在继承上个朝代的精华后,通过积极的变革得到新的艺术风格,所以每一件工艺品身上都潜藏了历史流传与变化的痕迹。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发展到元代时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其并没有按部就班的沿袭宋代的风格和传统,而是自创一派,并且取得了罕见的成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元代的统治者不是汉人而是少数民族;另外当时的蒙古国东征西讨,足迹遍布过欧亚大陆、东亚地区等,不但促进了不同地区的贸易往来,而且使一些异国艺术元素传递到中国,影响了工艺美术制作风格。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虽然仅存了约九十年,但对于中国工艺美术面貌的变革带来很大的影响。

工艺美术在元代的发展有了质的突破,到了明代很多重要的元素和风格都被很好的传承下来。明代工艺美术虽受元代的影响颇深,但由于汉人重新恢复了统治地位,所以,明代末年工艺美术品的风格和审美取向又再次倾向于宋代。不同的种族因为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其在文化底蕴和审美观上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明代初期,人们努力吸收和借鉴元代的异族文化风格,并且以此基础创建出新的具有本族特色的审美标准。但朝代的更替,必然会带来艺术上不同程度的改变,致使明代工艺美术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初期,宫廷工艺美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其风格却充斥着拘束古板的味道;中期,社会越来越稳定,经济的发展使美术工艺品开始慢慢流向民间,风格自然趋向世俗并且充满趣味;后期,由于属于明代的艺术特性越发明显,受到文人墨客的影响,美术工艺品找到了新的风格与内涵,并且与宋代的审美价值十分相似,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特色的回归。

不难发现,明朝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共可分为两大阶段,其前期和中期都是对元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后期则是建立属于明朝的新器物形象,确定自己的工艺品风格。如果将元代和明代工艺美术风格的发展过程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但这种“循环”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在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中完成的,大批优秀的工艺品种和创作形式因此得以诞生。从元代到明代,工艺美术风格经历了四百年的流变史,不但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并且肯定了基于藝术层面的工艺价值。研究元明时期的工艺美术品,要注意区分其复杂的外形风格,深入研究其艺术载体的图案、色彩和造型把握工艺美术品流变的命脉。

二 元明时期工艺美术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特点

元明工艺美术的色彩特点:元代的雕漆作品颜色素雅、单纯,继承了宋代雕漆的风格,所以通常一件器物上最多有两种颜色,而且基本上只涉及红与黑两种颜色。虽然螺锢漆器会因造型上的需要而使颜色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比重太小无法对单一的色调主线产生影响。

元明工艺美术作品的图案特点:宋代在艺术品上的绘画通常热衷于庭院生活,类似于庭院赏花、婴戏图等十分常见的题材。展现在艺术品上的图案,集合了假山、竹石、荷塘和石砖地等元素,以体现庭院特色。这种对人物赏花和婴戏活动的临摹是对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品质效仿。但是到了元代,体现在漆器上的图案题材只保留了对山、水、花、鸟等刻画;人物的题材被毫无保留的割舍了;这时少数民族成为掌权者,在社会长期动荡和不安的状态下,人们大多无心于“世事”,更喜欢寓情于景,享受自然界的美好。所以,元代的作品并不关心世俗百态,表现在工艺美术品上面,只是对庭院图案题材的沿袭,同时也对宋代工艺艺术的继承。

元明工艺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其工艺美术品风格基本与宋代无明显差别,主要包括漆器、瓷器、金银器以及铜镜等。而构图方式则是其风格特点的具体表现;独一无二的主题图案,成为漆盘或者漆盒的中心;用边饰辅纹配合主题图案,对于形状高大的立体器物,用重复绵延的主题图案进行整体装饰。

雕漆是元代工艺美术品的代表,其主要沿用了宋代的雕漆方式,艺术价值颇高。所以,元代的漆器可谓是宋代漆器的继承与发扬。《髹饰录》对两个朝代的美术工艺品特点进行了总结,大致内容如下:“妙在刀法圆熟……纤细精致。”以上都可以清楚的证明,宋代与元代漆器工艺品的风格基本统一,但是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传承与发扬。

宋代著名的“类玉”青瓷发展到元代被慢慢的抛弃了。因为元朝人们渐渐燃起了对青花瓷的热情,其主色料为钴蓝,整体色调为蓝白相间,这就是工艺美术品流变特性中的“变”。因其统治者变为了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艺术审美价值观,并且经常与异域进行商业和贸易,为工艺美术的创作引入了新潮的设计元素。无论是在色彩、图案还是在造型上都有所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青花瓷的出现,其成功的取代了宋代和更早的朝代中青瓷的崇尚地位。这表现了工艺美术的价值就体现在其载体上,并且影响后人的艺术创作。

三 元明时期艺术品创作风格中的流变性

在审美意趣方面,文人非常钟爱晚明的工艺,而且将其视为宋代工艺的再现。纵观工艺美术在宋代、元代一直到明代这段时期的发展,晚明时期的文人从审美的角度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认为宋代工艺是最好的。鉴于此,本文在这一部分研究了宋代以及晚明两个时期的工艺美术特征,以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为基础,着重体现了元、明时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总结出了简单大方、古典雅致、清新纯朴、细腻含蓄和生动抒情的五个特征。

1 简单大方

简单的造型、大气的轮廓是宋代工艺美术品的共同特征,官方窑口和民间窑系在瓷器的制作上都以此特征为标准。例如,笔筒、象腿瓶、花瓤等青花瓷器到了晚明时期,也开始追求简单大方的造型。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就连明代的家具和晚明时期非常流行的紫砂壶,在造型和线条上也都放弃了繁琐和拖沓,回归到了简单明了与练达顺畅。

宋代工艺美术品并不看重装饰纹样的作用,所以无论是青瓷还是其它,都只借助单色釉配合独特的造型起到装饰的效果。而明代略显不同,尤其在末期,例如,紫砂壶或者家具等外表图案都十分精炼,大有“以少胜多”的架势,其热衷于用陶土最自然本真的颜色,配合整体造型来凸显艺术品的存在价值。

综上所述,无论是宋代的图案还是明代的绘图,一直都坚持简单大方的风格。单一器物上的图案都只有唯一的主图,既简洁明了又不失活泼大方的姿态。如此的构图技巧配合、灵动的造型为元代民间瓷器装饰镀上了一层朴实、简洁的艺术风貌。

2 古典雅致

我国最早的金石学就是在宋朝形成的,当时社会比较流行对文物的收藏和记录,很多文人墨客甚至皇亲贵族都参与其中,为工艺美术品的构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和吕大临的《考古图》等,将艺术中的古典雅致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即宋朝之后,明朝末期成就了美术工艺品收藏的第一个顶峰。很多热爱文学与艺术的学者在收藏到高价值的艺术品后,还会对其进行审美品鉴,并将过程记录在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曹昭的《格古要论》、董其昌的《古董十三说》。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美术工艺品中体现出古典雅致的气质是对宋代审美价值观的回归。

3 清新纯朴

从宋代的庭院图盘中就可以体会到,当时人们十分热衷追求于对清新纯朴的自然美。所以,使这个历史阶段的工艺品载满了清新之态。我国古代因朝代的不断更替使社会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人们生活中苦难的感觉多过享乐。所以,很多文人经常寄情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界中花草树木的歌颂来表达内心感受。在明代时期,人们将这种风格转移到青花瓷的图案绘制上,所以其构图多为清新自然的风景图案,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另一方面,从明代的民间家具样式中也尽显自然纯朴之态,手工的雕饰风格,突出的木材的天然本质,使装饰品的美显得清新脱俗,毫无刻意之感。对紫砂壶的认识也是从这里开始,最初分为紫、红、绿三色,人们在制作这类陶器时,常需要手工搭配各种颜色,然后再进行烧制,这样出来的美术工艺品在色泽和质感上都更胜一筹。这种依靠陶土自身的性质展现出来的作品,极富自然淳朴的气息。

4 细腻含蓄

首先,瓷釉作为美术工艺品的一支,宋代已经将瓷釉的制作发挥到了极致,其作品外形十分具有材质感,将“材有美”的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青瓷是瓷釉的典型代表,从材料入手,可以将其称为“水土火”相互配合的完美杰作。產于宋代景德镇的瓷器享誉中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艺术遗产。到了明代末期,青花瓷的诞生更是将瓷釉的细腻质感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其深浅交替、浓淡相宜,颜色简单却不单调,整体静谧却不冷漠,在看似简单的装饰手法之中尽显色彩穿插的对比效果。例如,著名的龙泉窑,其十分擅长“出筋”的技巧,可以在瓷釉的表面刻画上不同深浅的痕迹,烧制成成品以后立体感十足,可以说是在细微之处彰显出瓷器的饱满细腻之感。

明代青花瓷从细腻的姿态之中折射出含蓄姿态,虽美丽但却不张扬,虽古雅但却不骄傲。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摒弃肤浅的外在,历练内在品质,将内敛的涵养发展到极致。例如,唐朝的《茶经》所说,青花瓷简直“如玉类冰”,强调了其含蓄的修养,虽属于工艺品的行列,但却蕴藏了玉石的精神。所以,更加崇尚对质感与颜色的塑造,向着玉的境界不懈努力。玉器本身就具备含蓄的灵动美,其光泽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真正夺目的灿烂美其实是蕴藏在平淡之中。瓷釉的细腻与含蓄就是不懈的追求内敛之美,力争达到玉器的境地。

5 生动抒情

从宋代开始就对美术工艺品的创作充满了热情,古人吸收文学中的先进思想,结合绘画界的图案主流,将感情与生活融入到其中,最后缔造出具有品鉴价值的作品。元代更是如此,其大胆的抛弃了宋代美术工艺品中的一些风格和手法,更多的借助异域民族的文化元素,创作出内容与造型更加丰富的工艺品。到了明代,人们在集成元代精髓的同时,又大胆的沿袭了宋代的创作风格,使青花瓷一类的艺术作品不但外形简单大方,质感细腻而且充斥了创作者的无限生机与抒情。

四 结语

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艺术传达的信息上,艺术家都进行了十足的创新,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艺术的抒情与生机感是密不可分的。《美学散步》的作者宗白华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是思想和感情的兼修,在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时,总会依托外部客观存在的事物,当然这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手法中常用的一种。

参考文献:

[1] 沃尔特·丹尼,赵琳译:《中国青花瓷题材的伊斯兰青花瓷器》,《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2] 赵琳:《唐代金银器造型与装饰的外来影响及本土化》,《博物馆研究》,2008年第2期。

[3] 巴兹尔·格雷,安文英译:《八至十五世纪中国艺术中的波斯影响》,《新美术》,1990年第4期。

[4] 《元铁可父子墓和张弘纲墓》,《考古学报》,1989年第1期。

[5] 刘新园:《元代窑事小考(一)——兼致约翰·艾惕思爵士》,《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李华,女,1981—,陕西西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史、设计史,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图案色彩
秋天的色彩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