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摘 要:课外阅读是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数量。要通过教材引领与自由阅读相辅相成,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多种机会,鼓励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读书习惯。读书,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教材引领;自由;文摘;小报;循环笔记;班级读书会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27-03
语文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做到教有成效,学有收获,必须把读书的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写,自读自悟。这是学生有效且高效的读书策略。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主张语文教学以学生的自主读练活动为主。发现法的创始人布鲁姆说:“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因此,语文学习要以课文为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写、多练,自己去发现、探求和解决问题。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和人类最优秀的、最优美的心灵和头脑对话,接受高尚情感的浸润和启迪。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悟得语文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是对“破万卷”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领域,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正如古人云:“积学以储宝。”大量阅读正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课内对名篇佳作的熟读精思,教师的指点和引导才能促使学生实现“破万卷”。教师应抓紧课上40分钟,引领学生养成研读习惯,既看到文本表面的形式和内容,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邃与独特。家庭作业少而精,节省下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通过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学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读书成果的机会,鼓励学生读书,使读书逐渐成为习惯。课外阅读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学生阅读高质量和数量。
一、教材引领与自由阅读相辅相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知识诗歌,在充分阅读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懂得了怎样用“太阳”“大树”“积雪”来辨别方向。怎样在夜空找到“北极星”呢?我将这个疑点留给学生,鼓励他们查找资料或观察去解决。你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直接告诉学生不就得了,真是个“懒”老师。殊不知,教师的“懒”是有意而为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将搜集资料与推荐阅读篇目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许多学生常常把课下找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资料推荐给大家读。没想到我这个“懒”老师的办法却使孩子们得到了锻炼,从简单开始,一步步指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在我的语文课上常常引导学生将语文融入生活,在二年级下册“探索神奇的大自然”这个单元,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大自然的奥妙,亲自去观察小露珠、毛毛虫、蝴蝶……鼓励学生登录科普网站,搜集更多的科普知识。组织学生动手办小报,举办“科普展”,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开展“我眼中的大自然”、“我和大自然”等主题活动,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
读书的内容,可以是童话、神话、寓言、科幻,儿童版的古典名著、历史、地理、科技等多类题材的书籍。为了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尝试立足课本,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模式,扩大课外阅读量,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效益。例如低年级教学金波、葛翠琳、叶圣陶、安徒生的诗歌、童话之后,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家的其他作品。到了中高年级,要以名著节选为抓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搞一些提前阅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在文摘本上,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扩大了阅读量,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节选名著的主要内容。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原课标和修改后课标均强调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到书店购买图书、到图书馆浏览图书、阅读书籍,顺应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正确处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允许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留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如早读、午读时间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开辟自由阅读课,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在校园的草坪上、树丛下阅读。
二、自制“读本”,互动交流
为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应指导学生制作文摘读本。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报纸杂志,做小编辑,编自己的书。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从爱好、需要出发,将自己喜爱的诗歌、科学小品、生活常识、名人名言等摘抄或剪贴到自己的本子上。也可将自己的“大作”编进去,即将阅读的感受写成心得体会,每周至少一篇,并用彩笔加以装饰,或者配上素雅的铅笔画,还给自己的文摘本起个好听的名字,如小水滴、万花筒、变色龙……翻看起来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赏心悦目。
每周教师在读本中选一篇文章来与学生一起研读,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每周在轮换阅读之后,举行“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荐,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三、编辑手抄报,合作共进
读课外书是为了获取信息,自制文摘则是搜集信息,搜集的信息还需进一步地整理及编辑,应指导学生通过办小报来实现这一过程。编辑小报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确定主题、小报名称,选择材料,排版、装饰,都需要学生费一番心思,开始确实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也就驾轻就熟了。办小报不是非要一人一份,可以自由结组,分工合作,然后全部张贴出来,评出优秀的给与奖励,最后,装订成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阅读、采访、选材、编排、绘画、制作,团结协作,既使动脑、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更使是团队精神得以萌芽。
通过这些手抄报的“阅读”,既能扩充学生个体知识信息量,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自由表达,促进读书
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交流信息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表达欲望。10分钟是多么不起眼,往往被我们忽视,在教学的间隙,我常常组织学生将这短短的10分钟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预备、晨会时间,每人一分钟,或播报新闻、或讲故事、诵诗词,或即兴表演,或好书推荐,几次轮回之后,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越来越强,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组织,全班同学轮流自由表达。
这样,有意识地创造机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提高,班内形成了一种不吐不快,一吐为快的交流氛围,“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通过自由表达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感悟、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借鉴能力,扩大知识范围。
五、循环笔记,比学赶帮
阅读不可能只是读读而已,而应该读写结合。惟有如此,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阅读质量。大多数学生读书笔记往往流于形式,我采用循环笔记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每五个人结成一组,每人每周一篇阅读的感受或心得体会,使每个学生参与写练笔文,积累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心表达的需要,一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循环笔记使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写作氛围,凝炼了学生的思维及文字表达。
教室设有“读书角”,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或与家长共读的书放在读书角供大家借阅,循环笔记上会向大家介绍这本书,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心得,写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书的借阅率的高低。这样就促使学生读书、说书,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班级读书会,诗意的欢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那是诗意的欢聚。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整本书阅读,充分利用新教育图书包,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在高年级借鉴尝试王友博士提出的“班级读书会”,成立读书小组,把读书交流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普通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爱上阅读,让每个学生热衷于自由阅读。
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因此,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以《夏洛的网》为例,活动前教师要做细致地指导:①了解学生读书时的疑问、感兴趣的话题;②与读书会主持人确定课上交流的话题:夏洛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威尔伯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夏洛为什么用一生的时间帮助威尔伯?对“朋友”、“生命”你有了怎样的认识?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发言制作幻灯片;④与主持人一起编写主持辞;⑤讨论确定十个读书小组的坐位,指导制作幻灯片及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和读书记录表。
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由学生主持,生生、师生平等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总之,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在班级读书会上,学生自由讨论了“夏洛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威尔伯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师生共同讨论了“夏洛为什么用一生的力量帮助威尔伯?”学生、教师从不同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认知解读了《夏洛的网》。“自由展示”环节,是彰显学生个性的时候,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阅读收获,我们静静聆听,虔心观看。班级读书会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引领学生自主交流阅读 《夏洛的网》的收获,感动心灵,做一个具有博大爱心、知恩图报、勇于创新的人;享受自由读书的乐趣,激发自由读书的热情。
读,共读,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共读,为学生打开了阅读之窗,使他们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总之,我的感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应以阅读为先导,以说话为实践,以写作为载体,感悟语文,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督促检查只是我们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的一种渠道。在养成读书习惯的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会有所提高。
七、读书,教师要走在前面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久久思索这句话:“教师进行劳动和创作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语文新课程强调“师生共读”“师生共写”, 读书,教师要走在学生前面。
我深知“不进则退是万古不易的铁律,人只有在不断提升的高品位的阅读中才能发展自己”,“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教师要走在前面,身体力行,用这种激情感染学生、点燃学生,学生的学习将更富于诗意。
不妨做个“懒”老师吧,不要喋喋不休,包办代替,用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时,就像早上起床后想都不想就去刷牙一样,我们还用得着担忧他们学得不好吗?坚持是成功的诀窍。让我们的坚持引领每个孩子过上幸福快乐的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