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创新教育,教师要敢为人先

2013-04-29 00:44刘彩云
关键词:学习环境创新教育个性化

刘彩云

摘 要: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地位重要。面对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摒弃等靠、拖拉作风,克服敷衍麻痹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实践。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师;学生;兴趣;个性化;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17-04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中国学生、中国孩子创造力的调查、论述甚多,反映出社会对这一问题广泛和高度的关注。

2001年,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机构通过问卷联合对1087名12~18岁的中国学生和1087名11~15岁的英国学生进行了调查比较。 调查结果发现:第一,英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特别是发散思维和技术领域,差异较大。第二,两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的趋势相似,12~13岁上升,13~14岁下降,14~15岁又上升。第三,除了在问题解决项目上,中国青少年的得分高于英国青少年外,在其他项目上的得分,中国青少年均低于英国青少年。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2010年10月,著名未来学家、时政经济观察家奈斯比特夫妇出版了《梅琳:我的中国》一书。关于中国教育,这位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专家”在书中写道:“中国的学生太多考试,太多死记硬背。整体教育缺乏创造力,教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很难独当一面。我在很多国际大公司里发现,中国青年进入公司后往往会很顺从,但不能做决断,每到需要他们决断的时候,他们总是瞻前顾后,害怕犯错误。许多大公司炒掉中国员工,大多因为他们不能承担责任,不能独当一面。我想这是教育的问题。在中国,教师们把所有的学生都用一种方法培养,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与众不同,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个学生有特别的才华,而是会觉得这个学生可能出了问题。这和西方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

一次次调查、一组组数字,一篇篇论著,虽谈不上结果或结论有多少出自权威或有多大的权威,但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发展,从事教学实践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对此不能不有所触动和思考。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不断创新的民族。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逐步重视创新教育,并且近年来开始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抓手”。时下,我们早已明确了教育的真谛,形成了教育独立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教育理论,创造了主体、愉快、情景、和谐、人格、创造、健康、成功等教育模式。可以肯定的讲,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容置疑的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班级那里,创新教育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扭曲变形,应试教育至少在事实上依然生机勃勃,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固然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但肯定地讲跟有些老师对创新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能力欠缺,懒于行动等有着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

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科学实践早已证明:人类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学习的能力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它们都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而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主要时期是青少年时期,主要场所是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培养和训练的主体是老师。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地位崇高。面对创新教育,广大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对于创新教育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摒弃等靠、拖拉作风,克服敷衍麻痹思想,走出各种误区,敢为人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教学一线大胆创新实践。

搞好创新教育,对于广大教师来讲,至少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一直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思维和实践中。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脱离了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1994年8月,国家提出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代表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顺应世界潮流,符合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但由于缺乏现实的理论指导、配套政策支持以及相应改革的滞后,多年来 ,素质教育一直缺乏着力点和着手点,难以从根本上撼动应试教育的根基。1999年10月,国家提出“创新教育”理念,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说,这是教育目的的真正回归,是“以人为本”治国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

2010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状况。”从而科学、明确地回答了怎样进行创新教育等广大教师困惑的问题。

广大教师要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创新教育的论述,认真地反思、纠正以往认识与实践中的错误。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不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不是取消考试、没有作业的教育、不是不要成绩不看分数的教育,不是让学生随意发展、不能批评惩戒学生的教育,不是不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不等于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不等于组织学生搞发明创造。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临时任务,不是应景之作。

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并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道德行为。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抛弃以学科、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知识为手段,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为目标,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以及智能培养的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有利于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师生观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平等师生观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平等的师生观念要求教师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课堂教学上,要力戒简单粗暴、讽刺挖苦,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的方法。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核心,创新是灵魂,人才是关键。教师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才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成长,变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用大爱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要立足实际,放眼未来,面向全体学生,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熟悉、理解、体验、探索、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互动去探求未知世界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学中,教是为学服务的,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和发展。

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向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教师提出了高层次、全方位的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欲望和需求。为此,教师自身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教书不唯书,依纲不唯纲,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得法。

(二)健康的心理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培养必须以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必须以健康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客观上要求教师早察觉,会调理,从而使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能够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用一颗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的成长。

(三)渊博的知识

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教育不断培养形成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求知好学,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头脑、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精湛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方法。

四、勇于创新实践

老子说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数生活和社会经验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学校的创新教育要落实到实处,虽然说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离不开体制机制政策等的完善,但说到底要靠广大教师去付诸实施。没有一线教师的重视、自觉和积极行动,任何教育方面的改革和实践都不会成功。为此,一线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在以下方面做出探索实践:

(一)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积极实践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在自主的基础上增强创新能力。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善于动脑筋,能够解决各种问题。

(二)重视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就是创造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重视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走出平均发展的误区。敢于承认差异,发展差异,鼓励竞争,鼓励冒尖,允许偏才、奇才、怪才的生存与发展。要积极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依附,不盲从,引导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和表达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在所有的环节中把批判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多样性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关心、宽容、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戒简单粗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要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授课方式,努力提高授课质量,改变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状况。要精心设置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切实把学生课业负担减下来,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参与教学、体验创造 ,享受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创新教育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谈如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培养初中数学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