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刘丛如
摘要 本文以河北省旅游资源导游词为例,根据河北省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在翻译导游词过程中,如何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并进一步从翻译功能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目的论及赖斯的文本功能学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导游词的翻译目的、文本功能等问题。
关键词:导游词 翻译 功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翻译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写作活动。翻译写作如同创作,也是一个从感知到运思再到表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杨士焯:2008)。导游词的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导游词的再创作过程。既要考虑到导游词这一特殊文本的功能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导游词原文所承载的信息,还要顾及到两种语言之间文化的差异,因而,导游词的翻译是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创作活动。功能翻译理论为导游词的翻译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基础,并被许多学者以此为理论依据研究导游词的翻译问题(李琛:2008,陈霞:2008)。但是具体针对河北省旅游资源类型,以功能理论为基础对导游词的翻译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 河北旅游资源类型
河北省,在行政区划上,是中国的省份之一;在地里位置上,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燕赵二国的遗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河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省内有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3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座(王新勇:1995)。近年来,其旅游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国际旅游业日趋繁荣,因而河北旅游资源导游词的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河北省旅游资源大体分为红色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型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型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是指革命圣地,在帮助人们了解革命歷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西柏坡。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自然形成的秀美风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遗迹,如河北正定大佛寺。
1 功能翻译理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主要由赖斯(Reiss)的文本类型学和翻译目的论组成。
赖斯的文本类型学认为翻译活动要根据原文的特点选择译文的文本类型。主要有信息文本(informative)、表达文本(expressive)和感染(operative)文本三种文本类型组成。(Reiss,1989:109;戚健,2008:6)。
Vermeer在赖斯(Reiss)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Intra-text coherence rule/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Inter-text coherence rule/Fidelity rule)。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指根据翻译目的进行翻译。连贯原则指译者在根据目的翻译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使译者接受并理解译文,使译文符合读者所期望的文化背景。忠实原则指译者在实现翻译目的的同时,要使原文和译文相符。Vermeer认为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而连贯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Vermeer,1987:29)。但继Vermeer之后,Holz-Manttari,和Nord认识到了Vermeer理论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修正了翻译目的论,分别提出了曼塔利理论(Theory of Holz-Manttari,指译文要达到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指的是译者要对译文、翻译发起人、原文及读者持有忠诚、负责的态度),增强了目的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Nord,2001:125)。
2 导游词的含义及其翻译的特点
狭隘意义上的导游词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导游所说的话,但从广义上讲,导游词应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旅游景点介绍、宣传资料、旅游指南、旅游广告等都应属于导游词的范畴。本文所讨论的正是广义上所讲的导游词。
导游词的翻译是种对外宣传旅游景点文化和经济的重要工具,导游词的翻译研究属于应用性较强的研究,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的文本功能和翻译策略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贾文波:2004),因此,导游词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由翻译策略来实现,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不同的文本功能。总的来说,导游词是为游客认识、了解景点服务的语言。因而导游词应通俗易懂,其文本的主要功能应是传递信息并诱导行动(汤利平:2006),即导游词译文应当既能够传递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又能够吸引国外游客。但导游词的翻译应兼具文化传播的使命,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翻译(陈刚,200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在两种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更应该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文化交流的使命,导游词的译文应当承载足够的中华文化,具备弘扬中华文化的功能。
三 红色旅游资源
1 红色旅游资源导游词的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及文本类型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游览革命老区、革命遗迹为主,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李宗尧,2002),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斗志,让人们牢记历史。因此,该类导游词的翻译目的主要应以描述历史事件,传播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气概为主。
历史是不能被改变的,因此该类导游词的翻译要如实地描述历史事实。红色旅游导游词的文本类型应以信息文本为主,呼唤文本为辅。该类译文应当向读者提供较充分的原文信息,使其了解中国历史,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所传递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以达到吸引游客、传播文化的目的。
2 影响译文功能的问题
在介绍这类景点时,难免会遇到历史事件冲突问题,而这些冲突事件可能会使国外游客难以接受或理解,或者会使他们感到尴尬,从而会影响译文功能,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虽然历史事实是需要正视的,不应当被任何人、任何事所修改,但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译者应当以表达中国人民的英勇气概、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理解并接受译文,而且也实现了弘扬中国人民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翻译目的;并且译者在用语的选择上,应当尽量使用较为委婉的语言,避免使用一些让人尴尬的词汇、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词汇,但又要做到准确地描述历史事实,尤其是涉及一些政治、爱国主义精神的词汇和句子,更应该仔细斟酌。例如,保定地道战的导游词中的“在与敌人斗争的过程中”这一句话,可以转化为“在保家卫国的斗争过程中”,然后再翻译,即使用转译的方法,这样既不会改变原文的含义,又能够在达到比较理想的交际效果的同时,传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自然生态型旅游资源
1 自然生态型旅游资源导游词的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及文本类型
该类旅游景点主要供游客观赏,使其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同时激发起其对自然的热爱,倡导人文环保精神。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用优美动听的语句,让更多的国外游客了解到我国的自然生态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即翻译目的以吸引国外游客为主。
这类型的文本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相对较少,因而该类文本的文本类型较为随便,既可以是信息型,又可以是呼唤或表达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文本,只要能够起到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吸引国外游客的主要作用即可。
2 影响译文功能的问题
该类型的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内容较少,但自然景观所涉及到的某些动植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译者仍要注意这些词汇的文化差异,以免影响译文的跨文化交际效果。例如,相同的动植物对不同的民族含义不同,“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力量与权势的象征,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着邪恶,那么在翻译“老龙头”时,能否将“龙”翻译成“dragon”是值得商榷的,考虑到译文的可接受性问题,在翻译时,最好不用“dragon”一词。
五 名胜古迹旅游资源
1 名胜古迹导游词的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及文本类型
在文化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传入我国,面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充斥,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向国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机遇和挑战,而该类文本主要介绍名胜古迹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因而借助此类文本向国外游客宣传中国特有的文化是该类文本翻译的主要目的。
名胜古迹彰显着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足迹,向人们展示着我国古代的遗迹,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提供印证的缘由,名胜古迹旅游资源是河北省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旅游文化的魅力所在,只有充分体会河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其具备永恒不衰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因而该类型的文本应以信息型文本为主,尽可能传达更多的我国所特有的文化。
2 影响译文功能的问题
在名胜古迹导游词翻译中,该类文本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文化差异是影响译文功能的主要问题,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存在文化差异,其中,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该类文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充分重视文化差异的问题,运用较为恰当的方法,做到在吸引游客、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的同时,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就文化差异而言,主要涉及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文化空缺。王秉钦认为,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着一些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独特性形成了文化空缺(王秉钦:1985)。例如,汉语善用“天下第一”,而英语中没有对等的“天下第一”的翻译,“天下第一”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潘炳信、吴楚旋:2007),这正是文化空缺的一种表现。河北省著名景点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美名,这里的“天下第一”的翻译应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其翻译既要促进文化的传播,又要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笔者认为,在翻译时,译者要界定“天下”的含义,“天下”应理解为“中国”,这样的理解不会引起外国人的误解,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目的。
导游词翻译的目的性较强,是应用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刘金龙,2007)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但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导游词的翻译还要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播。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其翻译目的论为精髓,可以为导游词的翻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译者可以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导游词翻译中的许多问题。
注: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B09BYY011。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a,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Vermeer Hans J.What dose it mean to translation?Applied Linguisti[J],1987,2,29.
[3] 贾文波:《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 李宗尧:《论“红色旅游”功能的多样性——兼谈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 李琛:《从功能理论视角看导游词翻译》,《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10期。
[6] 陈霞:《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旅游资料的翻译》,《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
[7] 刘金龙:《从功能理论看旅游资料翻译的原则》,《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8] 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中国翻译》,2002年第2期。
[9] 潘炳信、吴楚旋:《“天下第一”的英译探讨》,《翻译实践》,2007年第3期。
[10] 戚健:《文本类型学、目的论与商标翻译中的功能转换》,《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1] 汤利平:《论旅游资料翻译的功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2] 王新勇:《发展河北旅游,塑造自己的鲜明形象》,《经济论坛》,1995年第5期。
[13] 王秉钦:《文化翻译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杨士焯:《简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写作》,2008年第5期。
作者简介:
王艳红,女,1978—,山东沂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
刘丛如,女,1976—,河北平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工作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