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文学美的熏陶

2013-04-29 01:59马桂莲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6期
关键词:石钟山美的中职

马桂莲

语文教材常常融生活美、情感美、自然美于一体,在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兼具内容美和形式美,从韵律的和谐到文字的对称均衡,从词汇的丰富多彩到句法的规范整齐,以至于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风格和意境,无不包容在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

语文教学是一种美的事业。语文教材真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细细品尝,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历史,无处不是充溢着美。人美、情美、景美……。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的美的天地。

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把蕴藏在其中的种种美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它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达到创造美和培养学生健康美的人格终极目的。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教学心得体会。

一、诉诸形象发现美

任何作品中的形象都是作家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美是一种态度,美是一种享受。如何发现美,就是如何在把握人物形象中挖掘人物美的地方,从而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如善良的窦娥被绑赴刑场,满腔冤愤爆发成似乎荒唐其实坚贞的三大誓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震憾了多少人的心灵。

《边城》中的翠翠,作者把少女朦胧的感情与湘西特有的景致联系在一起,通过情与景融合,以“草灰蛇”式线索把翠翠渴望爱情的那份孤寂剖析的淋漓尽致,彰显作家沈从文牧歌式的湘西风味。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发现美,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美无处不在。只要认真阅读,认真挖掘,都可以从中感悟到发现美并不困难,达到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一致的要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含义包含着让学生回归生活和个性发展。“回归生活”这就是意味着要培养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而我们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就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中的人物为何有它的美的价值,这个文学典型为何成为世界的典型,这个人物对我们当今时代有何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又可以学到主人公的什么精神,什么品质,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人物美的影响。

“个性发展”也就是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都有它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那么,对作品人物发现美,每个人的途径、方式、角度都可以不一致,我们教师就不能只有唯一的答案。我们就必须善于用文学理论去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是作品的美,什么是人物的美,它的美必须有时代的典型意义,是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唾弃。教给学生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发现美的途径,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二、借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渲染美

语言美是作品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但语言美不能决定作品的美。如何从语言美中挖掘出作品的美,更是中职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可以说,语言美是一部作品的外在表现,作品的真正美是表现在如何通过这些优美的语言揭示作品的主题。

孙犁的《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书上记载佛教里和尚在禅房中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见得就是佛海无边,我想还是那个和尚在言语上有真功夫,才能如此引人入胜,由此可见语言上的魅力。

中职和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几乎都是历代名篇佳作,其中蕴含很丰富的语言的珠玑。如何运用这些美的语言营造美的氛围,同时发挥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美感力量,共同渲染语文课的美,净化陶冶学生,是语文教师中审美教育的又一途径。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就应该抓住其中极富美感魅力的语言,做到美文美教。大肆渲染蕴含其中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等“三美”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受美的语言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那么徐志摩诗的美的意境也就得到刻骨铭心了。在读者的心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就会把这么美的意境一直留在中学时代中。

三、巧用手段表现美

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的美化,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导语、板书的设计、师生对话互动、小组讨论探究、影视片段的播放、历史资料的回顾、背景音乐的视听、多媒本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课本剧等等。都可以再现语文课的美学效果,凡此种种,只要使用得当,都能起到营造美的教学氛围的作用。

如有位语文教师在执教《石钟山记》一文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北宋有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本书叫《字说》,他认为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从字形上求得该字的含义。有一次,北宋的另一位大文学家苏东坡见到王安石就打趣到:“荆公先生,我的名字中的‘坡字该如何理解?”王安石道:“坡者,土之皮也!”苏东坡又问:“那么‘滑字呢?该不是水之骨吧?”王安石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都从表面上去理解的,想一想,我们今天要学的《石钟山记》对石钟山的命名是否也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呢?这位老师设计的这一导语,不仅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更主要的是展示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之道,与《石钟山记》作者探究石钟山的命名的求实精神相映成趣,巧妙地揭示了《石钟山记》一文美的内涵。

同样,精妙独到的板书设计也能创设一种课堂教学美的佳境,优秀的板书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是教与学的媒介,更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它有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有如袖珍型的锦绣中华,它可以将一篇课文美的内蕴浓缩定格在有限的黑板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美表现在股掌之上的情境中体悟到全篇文章的整体之美。

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那么我们中职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文学作品形象,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总而言之,语文园地美不胜收,中职语文教师只有动用各种美的教学方式营造美的教学氛围,才能传递美在中职语文课的教学中,完成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

猜你喜欢
石钟山美的中职
*《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核心素养导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著名作家石钟山:幸福不用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