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44例临床分析

2013-04-29 00:44朱俊王剑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川崎病

朱俊 王剑

【摘 要】目的:通过对44例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川崎病诊断水平,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44例川崎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4例川崎病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75∶1,年龄最小为3月,最大为11岁。均以发热来诊,最短起病时间为1天,最长起病时间为8天,平均为5.6天,主要临床表现为:球结膜充血32例(72.7%),口唇改变35例(79.5%),多形性皮疹20例(45.5%),颈淋巴结肿大37例(84.1%),手足硬性水肿15(34.1%),指趾端膜状脱皮36(81.8%)。冠状动脉有病变者9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者8例,1例仅表现为血管周围灰度增强。无冠状动脉瘤形成。随访2~6月,冠状动脉扩张者均恢复。结论:CRP(≥30mg/l)、ESR(≥40mm/h)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有提示意义,但不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关键词】川崎病;CRP;ESR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1]。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病变(CAL),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已经是公认的治疗方法,如何及早诊断、及时用药是临床工作的重点,现将我院收治的44例KD病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KD患儿于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均符合第7次世界小儿KD研讨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①正常:冠状动脉管壁光滑,回声薄细,不伴任何部位扩张。≤3岁冠状动脉内径<2.5mm;3~9岁冠状动脉内径<3.0mm;9~12岁冠状动脉内径<3.5mm。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CA/AO)之比<0.16。②冠状动脉扩张:内径超过上述数值但<4.0mm,0.16

1.2 方法 复习44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改变、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指趾端膜状脱皮),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肛周潮红、卡介苗接种处红肿),实验室检查(包括CRP、ESR、血小板)及冠状动脉损害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4例KD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75∶1,年龄最小为3月,最大为11岁,年龄构成比见表1。

参考文献

[1]梁翊常.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8-705

[2]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 Joint Working Group.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rdiovascular sequelae in Kawasaki disease(JCS 2008) -digest version[J].Circ J,2010,74(9):1989-2020

[3]李秋.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4-187.[4]李晓惠.川崎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9-13.

[5]孙毅平,贾雷等.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5):386-388.

[6]Honkanen V E,McCrindle B W,Laxer R M,et al.Clinical relenanc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inflammation in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Cardiol,2003,24:122-126.

[7]张清友,杜军保.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治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39-341.

猜你喜欢
川崎病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护理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临床护理路径在川崎病患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