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研究

2013-04-29 23:41:46金亚萍
现代语文 2013年6期
关键词:消解歧义成因

摘 要:歧义现象通常是由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因素所致。该现象是会话双方未能成功进行交际的重要原因,但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避免。本文在阐释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分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消解无意歧义及更好地利用蓄意歧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话语意义研究和成功会话等有所助益。

关键词:歧义 成因 消解 利用

一、引言

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词或句子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可能,换句话说,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歧义是人类语言不断丰富化、多样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都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歧义现象往往容易造成误会,成为沟通的障碍。然而,歧义现象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需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和对待。本文拟通过对以何种方式消解无意歧义及有效利用蓄意歧义的分析,化解人们在沟通交往中的障碍,增强人们语言的使用效果,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歧义的分类

歧义现象的的分类标准有许多。根据会话双方意图的不同,可以将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

所谓无意歧义,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经意间造成的歧义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系列有限符号的结合,从而生成无限个语言形式。由于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矛盾客观存在,人们使用有限的语符系统去表达和界定主观事物时,在客观上必然导致承载某些所指意义的语义符号在语音或语法形式上的类同和相似。[1](P371-398)同时,由于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世界都不尽相同,信息接收者在将其接收的语符系统解码时所得语义并非总是与信息发出者所表达的语义等值[2](P81),进而导致歧义现象的产生,给交际双方带来未曾预料到的沟通障碍,降低沟通的效率。因此,这类歧义现象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

蓄意歧义则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效应或目的,基于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的丰富性和模糊性刻意制造的歧义。与无意歧义不同的是,在蓄意歧义中,信息发出者往往已对“歧义”这一语言现象有所研究和了解,已经预测到其传出的语符系统在被信息接收者解码后会产生不止一种的语义效果,并且期待这种现象的出现。这种蓄意歧义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不会造成误解,还会成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方式,使语言幽默风趣,产生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因此,蓄意歧义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

三、歧义现象的成因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无论是无意歧义还是蓄意歧义,其产生的原因相同,都是语言发展中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固有矛盾的产物。总的来说,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四方面的因素。

(一)语音因素导致的歧义

按照心理语言学的观点,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encoding)和解码(decoding)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这两种顺序完全相反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由于缺乏视觉辅助和语境限制,有些本来在语法平面上不可能造成歧义的语句,在语音平面上就有可能产生歧义。[3](P34)

1.同音异义词

所谓的同音异义词,即发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或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容易产生歧义。如:

(1)go to the capital/capitol(首都/国会大厦)

(2)胳膊肘朝里/理拐

2.停顿、连读、弱读

为了追求口语表达的简洁性和高效率,停顿、连读、弱读等在英汉语言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容易产生歧义,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如:

(3)a.a lighthouse/keeper(一位看灯塔的人)

b.a light/housekeeper(一位做轻微家务的管家)[4](P47)

(4)a.穿好/衣服

b.穿/好衣服

(二)词汇因素导致的歧义

从词汇的角度看,歧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一词多义和对词语间粘合程度理解上的差异引起的。[3](P36)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英汉语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原始的普遍意義上出现了引申意义、特殊意义、比喻意义等各种意义,构成了丰富的多义词,不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但同时也使人们在理解上更易产生歧义。如:

(5)near the bank(银行/河岸)

(6)他走(离开/去世)了。

2.词语间粘合程度理解

对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若限定条件不够多,便易产生歧义。如:

(7)Tom and Lucy are married.

a.汤姆和露西结为夫妻。

b.汤姆和露西各自结婚。

(8)a.几个/学校的领导

b.几个学校/的领导

(三)句法因素导致的歧义

句法因素导致的歧义主要表现在修饰范围不明确、替代或省略对象不明确等方面。[3](P34-35)

1.修饰范围不明确

由于句子成分和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个句子成分在句子中也许可以修饰不止一个对象,这时便产生了歧义。如:

(9)She loves her cat more than her daughter.

a.她比她女儿更爱她家的猫。

b.她爱她家的猫胜过爱她女儿。

(10)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

a.“一个”修饰“外商”

b.“一个”修饰“加工厂”

2.替代或省略对象不明确

各类代词和省略句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它们指向的模糊性,也容易造成歧义的产生。如:

(11)When the car ran into the tree,it was badly damaged.

a.汽车撞上大树,汽车受到损害。

b.汽车撞上大树,大树受到严重损害。

(12)小丽告诉我说,等她做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了。

a.“她”指代小丽

b.“她”指代另一个人

(四)语用因素导致的歧义

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5](P10)这就要求我们在某一特定的交际场合与情境中使用与环境相协调的语言。如果用语不当则会导致歧义的产生。这通常是由文化差异和言外之意引起的。

1.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人们在行为方式上诸多差异的存在。这些差异也容易引起歧义。

比如中国人在请一个西方人吃饭时,会出于谦虚和客套说“I do not think I can cook the best dinner for you today”,但是对方可能会因为觉得你不烧拿手菜招待他而心中不悦。[6](P312)而当一个中国人问一位外国好友“弟妹近来如何”,可能会被理解成“弟弟妹妹”近来如何。

2.言外之意

人们在日常的交际和沟通中,有时出于一定的原因并不会直白地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特殊的方式来暗示对方,这也是导致歧义的因素之一。如:

(13)A:Whats your name?

B:Im the queen of England.

对于B的回答,可以理解为她真的是英国的女王,但也有可能是她给了一个让人听着就不可能的答案,其实是在委婉地拒绝回答A的问题。

这在汉语中也很常见,如:

(14)顾客:贵厂生产的毛巾,那上面的蝴蝶可真是栩栩如生呐!

厂长:真的吗?!

顾客:我洗脸时,那蝴蝶竟扑到我脸上来了!

这位顾客看似在称赞毛巾上的图案逼真,言外之意却是讽刺该厂的毛巾脱色、质量差。

四、歧义现象的消解

无意歧义的产生往往会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差,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和工作中的绊脚石。为了保证沟通与交流的顺利和有效进行,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和消除无意歧义。根据歧义产生的因素,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对于信息发出者而言,首先要尽量为信息接收者着想,随时注意保证发音的清晰,充分掌握重音、连读、停顿和节律等技巧,语速不要过快,并注意观察对方是否有困惑或是跟不上节奏的迹象。其次,信息发出者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词汇信息,尽量选用一些语义明确的词进行替换。再次,信息发出者应尽量为对方提供一个完整的语境和帮助理解的辅助信息,不要为求方便而过多使用省略句或者语序频繁颠倒。

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首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研究表明,语言水平影响认知能力,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其抑制无关信息的能力也较强,不易受到歧义的干扰。[7](P177)其次,信息接收者应尽量把握完整的语境信息,不能随意忽略对方发出的信息或断章取义,也不能随意进行主观臆测。

五、蓄意歧义的有效利用

如前所述,歧义现象也有积极的一面。蓄意歧义的有效利用往往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古罗马修辞学家Quintinlianus(35~100或40~114)就把歧义当成是“法庭辩论中极有力的武器,也是语言本身一种优越的特征”。如今,蓄意歧义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交际、文学作品、商业广告、演讲、外交等各种场合并有待人们去不断探索和发现。

(一)蓄意歧义在文学作品和广告制作中的利用

1.在文学作品中的利用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光彩依旧,与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中运用的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和表达手法紧密相关,这也是好的文学作品值得仔细品味的原因之一。这当中便包括歧义的合理使用。

如“Ask for the tomorrow,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William Shakespeare Romeo and Juliet)”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把“a grave man”理解為“在坟墓中的人”,又可以理解为“严肃的人”。莎士比亚利用“grave”的一词多义现象带来的歧义,充分地展现了Mercutio诙谐幽默、乐观积极的性格。再如《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利用谐音双关,以“雪”暗指“薛”,生动地突显了薛家的显赫。

可以看出,歧义现象的恰当使用的确有助于为文学作品增光添彩,增加作品的可读性。

2.在广告制作中的利用

广告是为了宣传而存在,因此它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引发消费者兴趣。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广告制作者会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歧义的使用便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式。

一则电话公司的广告“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十分巧妙地利用了“good buy”和“goodbye”同音异义造成的歧义,使读者耳目一新:如果每个电话都能从“hello”到“goodbye”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么这绝对是一次“good buy”。[8](P52)

再如汉语中的“默默无蚊”(某杀蚊剂广告语)、“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等广告宣传语,都利用了同音异义造成的歧义,达到了绝佳的宣传效果。

(二)蓄意歧义在沟通和谈判中的利用

1.在日常沟通中的利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需要精心呵护。因此,如何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正确、巧妙、恰如其分地说话,值得我们重视。有时,巧妙地利用歧义能为我们解除不少麻烦。有些话不用那么直接地说,利用歧义稍稍暗示一下也许就能避免尴尬;紧张的氛围中,一个同音异义词的巧妙使用在尽显幽默的同时也能让人松一口气。如:

(15)Customer:I would like to buy a book, please.

Book seller:Something light?

Customer:That does not matter. I have my car with me.

在这里,顾客把“light”理解为“轻的”而不是“消遣的”[9](P88)。不难看出这位顾客性格十分开朗,说话也很风趣,他对由“light”的一词多义导致的歧义的巧妙运用也使得他和店主的谈话气氛更加活跃。

2.在谈判协商中的利用

在一场双方各执其词的政治或商业谈判中,或是作为领导者的一场动员大会中,要有力地说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本身客观存在的条件外,当事人掌握一定的交际手段和谈判与沟通技巧也是相当必要的。若能灵活掌握、运用歧义,必定事半功倍。当外交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记者马上便哑口无言了。这名记者的原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牲口,而周总理却巧妙地利用了一词多义带来的歧义,有力地回击了记者的嘲讽,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六、结语

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媒介,语言会随着社会交流需要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人们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其内涵和外延日益多样化,产生歧义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因此,通过对英汉语言中歧义现象成因的分析,加深对歧义现象的可变性和可塑性的认识,掌握无意歧义的有效消解途径及蓄意歧义的利用方法,这对提高人们语言的使用效果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40013]“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英词汇推理加工机制综合研究”的部分成果。)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范琳教授的悉心指导,谨表衷心感谢。

注 释: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阮先凤.论英语中歧义的产生、表现形式和积极作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4,(3).

[3]张法科.英语歧义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2).

[4]刘聪伟.英语歧义的种类及其作用和避免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赵晨,董燕萍.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句子语境中消解英语词汇歧义的认知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3).

[8]张路.英语词汇学纵横[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9]周健.试论英语歧义的应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金亚萍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消解歧义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eUCP条款歧义剖析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8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English Jokes: Homonyms
试论索绪尔语言思维观中客观世界的消解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54:20
《夏洛特烦恼》的后现代主义取向探析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43:02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他者的异化呈现
新闻世界(2016年1期)2016-02-22 08:59:00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