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锐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网购业务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社会需求日趋旺盛。与此相适应,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基于此,许多中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中职学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而当学生怀着对物流专业美好就业前景的憧憬走向社会时,却发现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感叹“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物流专业的教学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招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就业情况不太理想。因此如何依托当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学生能学有所需,学有所用,是中职物流教育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采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通过行业分析,在明确物流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以职业能力为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进行科目课程设计。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性课程合理搭配的做法。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方向性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二、切实加强师资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一直是制约各学校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应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形成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结合,学历上硕士、本科相结合,职称上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给在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弥补师资的不足。
三、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关键,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体系,要根据物流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体系应当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要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和修改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物流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进行调整,能够适合中职物流管理实践需要。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通俗易懂的、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
四、建立模拟就业体制
实习动员会时,以模拟招聘的形式组织学生实习,从参加招聘会到培训上岗,全部模拟学生实际的就业过程。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签署劳动协议,明确相互权利义务,既培训了学生面对就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兴趣与实习过程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实习的最终质量。在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与企业原有员工的管理同等对待,严格考核,让学生真正有参与企业建设的责任感。我校物流专业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信息量和时空的跨越性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建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课程网站,教学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考核进行自我学习,较好地掌握公共关系知识,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网站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落实技术应用主线
物流管理专业隶属工商管理类,其支撑学科是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在“必需,够用”原则下,它们支撑着专业应用平台。在此之上,再根据工作的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业务能力要求,结合突出中职学校办学特色,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成组培养所需的工作能力。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构思,在工商管理的大平台上,设置如下模块:工作对象和手段(物流设施与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的构造、原理及应用技能和诀窍;物流业务的实事、现象和规律性知识;物流业务活动的商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专业信息获取与技术知识模块等。这些教学模块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能满足培养目标。在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教改方案中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三个层次组织安排教学,三年不断线。并通过考证、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强制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应用技能。借助于产学合作和业务培训,使学生能对社会上的常见物流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较熟练地完成物流业务中信息流的组织工作。了解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初步设计产品的物流方案,并组织实施。另外,为增强就业、从业能力,组织安排学生报考推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理货员资格证书和机动车驾驶执照。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及读书研讨、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专业熏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课外培养计划紧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步伐,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社会理念引入学校,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总之,要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比如引进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模拟沙盘实训实验室,使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解物流相关的知识的同时,还能模拟生产企业运作的过程,学习、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还可以进行物流桌面游戏等设计大赛,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流相关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这些实践教学手段都在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