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迈向目的之路》

2013-04-29 00:44王乾任
书香两岸 2013年6期
关键词:异象空虚终极

王乾任

陪孩子寻找生命异象,启动生命正向循环

饱食时代,反而造就更多的空虚冷漠。

特里萨修女在造访纽约之后,曾经说过一句话:“冷漠,是心灵的大麻疯。”

看似富裕繁华的纽约,人心却显得更为冷漠、麻木。

不少进入富裕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都面临同样的困境。物质生活的满足不再是问题时,忧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数量反而增加。

我们以为富裕后能够满足所有的物质欲望是一种幸福,没想到却是一种伤害。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奢华炫富,闯祸逞凶,说穿了竟是生命找不到终极关怀,找不到目标方向,面对越来越无法感受到生命存在感的空虚,只好以强度更大的破坏和伤害来提醒自己还活着的事实。

进入想要什么立即可以得到满足的饱食时代,缺乏饥饿感,人反而变得更加麻木无感,不知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造就更多的冷漠与空虚。

生命需要方向

《圣经》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

异象就是生命的愿景、目的,终极关怀,好像船的舵,引导人一生方向的指南针。贫穷者容易建立人生目标(改善生活光景,脱贫致富等),却也极为容易在改善生活光景之后落入另外一种空虚中(什么都有了,却不开心,也无法感到幸福)。

如果你问William Damon,他会告诉你,因为人活着需要有更高的目的,找到一辈子关心的终极关怀。它不是赚很多的钱或爬到很高的官位,如果勉强要以具体的话来说,那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人从中找到生命的目的,世界因我们的贡献变得更加美好,彼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寻找生命的目的,趁年轻

有鉴于此,William Damon根据其过往的研究与专业,写下了《迈向目的之路:帮助孩子发现内心召唤,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一书,提醒关心青少年生涯发展的大人与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们,更多在帮助孩子们寻找人生目的一事上着墨、用心。我们的教育体系花了太多时间教导孩子学习专业知识,却甚少花时间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寻找自己的生命目的。

许多孩子被过度供给的富裕物质享乐淹没,身心承受难以承受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退化病症,例如尼特族、茧居、拒绝上学、偏差行为等等,逃避社会生活,拒绝做选择。这些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帮助与引导,落入虚空之中,被忧愁捆绑。

William Damon认为,真正重要的教育不是那些学科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是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目的,找出自己的终极关怀。在此一寻找内在呼召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逐渐发现自己的性格特质、专长、才能、兴趣、优缺点,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且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小规模的展开尝试。例如:当老师在课堂上谈起贫穷国家的资源匮乏问题,某些孩子愿意起而行,寻找方法帮忙改善问题时,身为家长与教师,是鼓励并从旁协助,还是以和读书考试无关不要管为由一笔带过,甚至以权威压制孩子们想帮助人的想法,这些对孩子追寻生命目的的影响甚大。

不容否认,华人社会虽然也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大人物,比如很会赚钱的成功企业家,却甚少能出现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的人。个中的关键原因之一,恐怕在于我们对于无形的生命价值教育的缺乏关注。华人的教育更多是如何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赚更多钱结婚生子,而非遵循生命的召唤,去做能够改变世界的事情。是以,我们有很多超级富豪,成功人士,却甚少能推出改变人类社会的划时代发明。

想要帮助年轻人寻找生命的乐趣,解决对生命存在的空虚无感、焦虑不安,非常关键的作为,是从生命价值的根本带入改变,引导孩子关心生活,追寻生命的根本价值,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使命,父母师长与教育的功能就是引导孩子寻找并发现自己能够用以响应社会需求的内在特质、能力专长,成为让世界与自己共好的正向循环的一环。唯有当自己的能力能用于真正于世界有益处的地方,才是真正找到自己的生命归属,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如果一辈子都只为了满足他人的欲望与期待而活,明明拥有改变世界的才能却被迫压抑伪装,走上自己并不想走的道路,就算赚得了全世界稱羡的成就,生命的本质却还是空虚。缺乏目的的人生将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我们可以适度地给孩子压力,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出真正的生命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替我们完成未能完成的愿望,孩子不是父母师长的财产或炫耀性商品。或许我们应该多想想,我们施加在孩子身上的究竟是祝福还是咒诅?

猜你喜欢
异象空虚终极
异象再现
突然空虚
大爱
购买“空虚”
15 Seconds to Stardom
隔世融汇的异象,交互启明的艺术:论布莱克的《天路历程》插画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终极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