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晶
在全国推广。作为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推广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很多。如何看待这一教学方式呢?我认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既不要盲目崇拜,又不要一竿子打死。盲目崇拜容易造成“拿来主义”,盲目反对容易成为“关门主义”。这两种态度都是要不得的。我认为,盲目崇拜和盲目反对,都是在墨守某种模式,而教学是没有模式的,就像没有可以包治百病的药一样,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可以称之为能“包治百病”的“神药”。很多人认为应用了某种教学方法的课堂就可以称之为高效课堂。我认为这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误解、曲解。下面我对高效课堂谈谈认识。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之所以称为高效课堂,重在“效”字。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教学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得轻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得轻松,获得良好的效益,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单纯提高了教学成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要“实”。
“实”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扎实。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往往单一、片面,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現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二是要实实在在,不耍花样。教学设计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实用,要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比如有些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计了课件,这样看起来好看,但容易造成教学过程被束缚,思路僵化,完全按既定模式走。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当然,也不能过于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否则,可能造成课堂秩序混乱。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
(二)课堂要“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教师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高效课堂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自主学习、设疑探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堂达标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四、容易出现的问题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有更强的驾驭能力,教师一旦驾驭不好课堂,就会造成教学无序化,原本要求的“活”便变成了“乱”,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下课了一无所知,不知道这节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要让每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动起来,否则,容易造成课堂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表演舞台,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观众。
总之,高效课堂的提出,对于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