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
笔者自使用鲁教版课改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以来,深感教材内容弹性很大,给了任课教师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因此,笔者从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观的理解出发,试对教材里的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
1.分子运动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教材在第三单元课题2里安排了氨分子扩散的探究性实验。由于要将浓氨水倒入敞口小烧杯中,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躲避该气味的刺激。此外,实验室常用的最小烧杯一般为50ml规格,要用1000ml大烧杯才能罩住两个50ml的小烧杯,购买1000ml大烧杯,需花较大代价。
用代用品也能完成该探究性实验。
方法(一)(如图4所示):
用废纸搓成小纸棍,其一端用酚酞试液润湿,沾上碎纸片,贴在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上不同部位。另一小纸棍沾浓氨水涂在外壁其中一块上,纸片变红以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然后将盛浓氨水的小试剂瓶塞取下,用塑料杯罩住瓶子,观察现象。塑料水杯内壁各处沾有的碎纸片在1分钟内即可变红。盖上盛氨水的试剂瓶的瓶塞供下一个班的学生使用。这样设计,既现象明显,又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还节省购仪器的经费。
方法(二):
将方法(一)中浓氨水换成食用醋精,将碎纸片改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或用蓝石蕊试纸代替,也可收到异曲同工之效。食用醋精的气味扩散到教室内,还可起到杀感冒病毒的作用。
2.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学科综合型”设计
多年来,教材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性实验所用的化学反应,其生成物均没有气体,这似乎是一个缺憾。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图5 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分解出氧
气使气球鼓圆产生浮力, 白磷燃烧
消耗氧气使气球变瘪浮力消失
取两支相同的具支试管,用乳胶管将其支管连接起来,当中夹上止水夹。在一支具支試管内注入少量5%过氧化氢溶液,试管口套上内盛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小气球并用胶条二次密封。另一支具支试管内盛1cm高的干燥河沙,在实验前放入一颗白磷。用挤瘪的小气球套在试管口上,用胶条二次密封。
(2)实验操作及现象
将连接好的具支试管放在小试管架上,试管架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试管架。将小气球内的二氧化锰抖落于具支试管内,迅速产生的氧气会使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将气球鼓圆。反应停止后,将试管架连同具支试管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由于浮力的作用天平不能保持平衡。再次取下试管架,打开止水夹,用手挤瘪装氧气的气球后夹上止水夹。将盛装河沙、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白磷在试管内会燃烧起来,冒出浓厚白烟,同时管口的气球迅速瘪了下来,燃烧停止后,将试管架连同具支试管一起再次放到天平上。此时,由于浮力的消失,天平会恢复平衡。
(3)实验操作注意
为使气球能鼓起产生浮力,又能瘪下去使浮力消失,具支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和浓度都不应过大,另外,还可在盛装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及连接用的乳胶管内预先充满氧气,赶尽空气。
本实验设计体现了物理、化学知识的融合。可供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后,探究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时的课题时使用。
3.燃烧条件实验的“安全、环保”型设计
课改教材所列实验系从老教材演示实验平移过来,增加了白磷在热水下面通氧气燃烧的趣味实验。作为探究性实验,提供给学生操作,该设计有三个弊端:①污染大,②不安全。由于学生做实验时不易将白磷上的水完全吸干,镊子上沾有的水,学生也往往不注意吸干。再用镊子取滤纸上的白磷,会使白磷上重又沾上水。白磷燃烧时,其表面的水会暴沸。未燃的红磷不易回收。③向热水下通氧气时,水下白磷会到处“乱跑”。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也有安全隐患存在,改用以下几种方式较好。
(1)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
(2)实验操作
①红磷、白磷着火点比较(如图7a)
将吸干水的白磷、红磷加入到短粗口径试管内,塞上橡皮塞。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让白磷在试管内安全地燃烧。红磷不会燃烧。取出盛红磷的试管留待下一班的学生做相同实验。
②白磷的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如图7b、图7c)
在一短粗口径的试管内注入热水,加入一小粒白磷,再把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内。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改做贮、排空气装置,导气管口对准试管内的白磷。在长颈漏斗口加水,通入空气,既可观察到白磷在热水下燃烧,又可控制白磷不致“乱跑”(如图7b所示),也可将热水里的白磷用小漏斗罩住,通入空气,排尽漏斗内的水,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地燃烧(如图7c所示)。
(3)剩余物的处理
将白磷燃烧后的剩余物连同水一起倒在教师指定的容器内,用冷水洗试管、烧杯数次,洗涤废水也倒在教师指定容器内。
以上3个实验的重新设计符合课改方向,请各位专家、同行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