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社会思品二轮复习探析

2013-04-29 19:34姚利琴
考试周刊 2013年66期
关键词:热点解题

姚利琴

摘 要: 初三社会思品二轮复习怎样进行有效的实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教师教学实践,总结教学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教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例子。从把握考试说明、运用热点问题、规范训练和解题等方面阐述了二轮复习的方法。既包括要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又包括加强热点与教材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观念,延伸和拓展知识,同时谈了如何精讲和精练及如何审题、答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从反思角度深层分析了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 初三社会思品二轮复习 考试说明 热点 解题

初三社会思品一般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知识过关,学生应该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社会思品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第二轮复习是按考纲规定进行知识的整合,再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第三轮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找出做过的模拟卷,分析已做过的错题,同时,对照《考试说明》再系统自主整理一遍知识,查漏补缺。社会思品课具有“课程综合化”的特点,涉及的范围较广,二轮复习一般安排在5月初至5月底,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要紧紧围绕“能力”做文章,全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二轮复习效率呢?笔者多年担任初三社会思品教学工作,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仅供参考。

一、把握考试说明,宏观掌握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中考考试说明大致涉及五大方面的内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目标、题型示例、例卷。只要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中考的要求就会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逻辑和脉络。当然,在二轮复习中强调立足核心“考点”,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体系,完善、优化知识体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归类与有效整合社会思品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做到点面结合,努力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教材,在“整体”中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获得“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

例如,中国近代史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三条线索“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悲壮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探索史”三个方面构建知识体系。根据考试目标,“屈辱史”中明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探索史”中明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因为“抗争史”考试说明没有要求掌握,可以简单带过,但不能不点,因为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整体概念。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网络,必须强调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构建学科体系的能力。例如,上述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可以联系起来: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再对几次探索救国道路进行比较分析,将重点、要点把握,做到“纲举目张”。例如,近代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可以列表格比较:

再比如必须理清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基本路线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是路线的具体化,只有理清知识点的关系,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理解知识。

二、以热点问题为导向,准确运用教材,重视深化与延伸。

社会思品是一门集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热点问题是社会思品学科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死记硬背”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将热点透视到中考题目中,让学生时刻感知时代的脉搏,加强教材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为了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要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社会中的时事新闻,并加以筛选、整合,既成为学生发展的珍贵资源,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在复习中,一方面把近两年的国内外大事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找准连接点。另一方面,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关注“周年热点”和“学科热点”。二轮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人文学科的生活化和个性化。例如,时政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根据这个热点联系教材分为三大板块:

(一)辉煌之路(中国古代史)。涉及的教材知识点有:1.汉武帝对新大一统鼎盛局面形成所作的主要贡献;2.唐太宗时期帝国新政的主要表现;3.汉唐时期出现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繁盛局面的名称;4.汉唐盛世文化的主要成就;5.丝绸之路与大运河;6.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7.元朝的开放与交流;8.明清时期面临的挑战。

知识点的延伸:一方面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明确对外交往对中国和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1.梳理中国古代(汉、唐、元、明)对外开放频繁的表现、原因、影响。结论:①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的主流;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2.汉唐元明时期与清朝对外政策的比较(政策、原因、影响)。结论:只有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落后。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1.春秋时期——管仲改革;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少数民族为汉化而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4.历代王朝建立初级巩固统治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措施。结论: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创新始终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时代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复兴之路。涉及的教材知识点:1.中华民族悲壮的抗争与艰难的求索历程;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共二大、第一次国共合作;3.1927年中共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主要起义及建立的主要根据地、长征的概况;4.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主要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全民族抗战、中国共產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5.重庆谈判、三大战役及南京的解放。

知识点延伸: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了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中国为何饱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阀割据、内部分裂,中国一盘散沙。正如毛泽东在抗战之初所指出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叫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義。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怎样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涉及的教材知识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所经历的曲折;4.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政策;5.“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6.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外交政策与成就;7.中国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9.灿烂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1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

知识点的延伸:自新、自救、自立、自强,不灭的梦想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请你根据材料,运用所学《历史与社会》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复兴之梦的伟大征程。①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②1945年,经过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③1949年,经过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上述的方法是直接呈现热点问题,然后围绕这个热点充分运用教材知识点,能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习题,把热点问题隐性地渗入所示的题目中,学生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和撷取介入考点和教材知识点,实现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三、规范训练,精心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复习中将知识归类、整合、系统化,并非复习的最终目的,复习注重的是实践训练和能力迁移,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二轮复习时,如何精选题目,进行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做题要讲究数量和质量。没有足够的练习量,就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精选高质量的练习题,精选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突破重难点的试题,让学生精练。如何精选精练?首先,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选用中考真题,特别是近三年的中考题,通过练习真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考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应该选编一些时政热点和本地区的时事作为背景材料,整合一些高质量的试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做题兴趣,又体现了中考命题的时代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二轮复习中还要特别重视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精选、精练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精讲,讲什么呢?讲答案是次要的,方法才是主要的,因为中考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解题的套路和规律是每次都要用到的,学生掌握了这些,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轮复习主要从审题和答题技巧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首先是审题,审题重要的一步是学会找出关键词、条件语等,这是能否做好题的关键点,中考主要是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选择题既要审题干,又要审题支。

如:2012年10月桐乡市城区增设公交自行车网点,方便市民租用,鼓励市民环保出行。从生态文明角度来看,市政府这一措施的实施( )

①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②体现政府依法行政③有利于保护环境④有利于促进桐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这道题的关键词是“环保”、“生态文明”,抓住了这些,很容易就能选对答案D。很多学生选B的原因是没有看清“生态文明”。当然,选择题审题支时还要强调该题支本身是否正确,再看与题干是否有联系。非选择题审题时除了找关键词、条件语外,还要明确答题的个数和范围。

其次是答题,答题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做到三方面:按分值、按指向、按顺序。

按分值能有效地把握答题的限度,特别是针对那些比较宽泛的问题。如: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2分)这题要写的内容很多,从分值看写到两个方面就可以了,不用太多,以免浪费时间,因为社会思品中考只有100分钟,时间比较紧张。再如:阐明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意义(6分)。这题明显要从多角度回答,至少三个方面都要涉及。按分值答题既能有效把握时间又能避免丢分。

按指向是要看清材料指明答题的方向,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试从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角度加以简要说明(4分)。一定要从权利和义务关系角度答,另外角度不得分。

按顺序是要求學生答题时不要跳题做,特别是选择题绝不能因为难而放着不做,这样会导致答卷上答案出现错位,而且时间不允许你有充分的余地重做,非选择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历届中考有过此类教训,个别学生碰到难题先放着,结果后一题的答案写在前一题上,导致“满盘皆输”。当然,答题时还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用书面语言解答,不要用口语。

四、反思

在二轮复习后,通过一定的反思,听取不同学科同事的意见,笔者认为复习中会陷入一定的误区,暴露出一些问题:1.有的教师可能会把二轮复习变成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单纯依靠延长复习时间、增加复习强度提高学业成绩,是一种粗放型的复习策略,很难真正提高复习效率,二轮复习应该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2.二轮复习中虽有能力的培养,但缺少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应用稍显不够;3.二轮复习中盲目“一刀切”,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

针对以上问题的反思,二轮复习要更好地应用上述复习方法,避免一些问题和误区,强化复习效果,教师应在如下几方面下工夫:1.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教师的功底深厚,才能对社会思品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进行有效的把握和整合,对其知识体系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领会社会思品课的设置意图;2.对时事动态有清晰的了解,教师需要经常收看新闻、阅读时事杂志,关注社会热点、反思社会生活,并将其渗透到复习中;3.复习中时刻不忘德育教育,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社会思品课的教育意义,以正确的价值观获取知识,提高能力;4.了解学情,二轮复习要基于学情,注意分层教学。

教学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上述二轮复习的策略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改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参考文献:

[1]聂佳辉.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J].教学月刊,2012(11):52-55.

[2]韦延杰.如何应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63-65.

[3]任兴来.浅谈高三政治复习课的课型构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0):81-82.

[4]何胜.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Z].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2013.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5-190.

猜你喜欢
热点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热点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热点微评
热点
巧用平面几何知识妙解题
巧旋转 妙解题
结合热点做演讲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