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戎
摘 要:思想品德课依据思想性、人文性的特点,在众多学科教学中育人地位居于榜首。但是,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一用就是10年,教材中的内容与材料都暴露出严重滞后的特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导致教师讲的内容与现实脱节,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怀疑。因此,将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思想品德;回归生活世界;明辨是非
在我任教的17年,坚持快乐教育,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对待。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一直在运用新鲜的事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讲解,效果十分明显。在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之后,运用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时,我更是如鱼得水。广博的社会知识都会成为我的素材,文雅的文学作品也能成为我利用的教学资源。我的教学设计当中充满了现实社会的影子,对于学生接受生活中的各色层出不穷的案例就具备了思考的条件,告别了单纯地听道理却做不到明辨是非的中学生幼稚的特点。
对于现实生活中道德严重滑坡的现象,我在讲“珍爱生命”的话题时,选用一个案例说明有些人对生命的漠视的错误做法,再深入挖掘教材分析生命的可贵,并举出深入学生心灵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的珍爱。当群情激昂时,要求学生全体起立,大声读出教师出示的生命誓词。这样回归生活世界比枯燥的条条框框的讲解更深入人心,起到的教育效果和思想品德课产生的教育意义更深远。
在讲解“与父母沟通”的话题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读读书,看看教材中的例子,远不如从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起的效果明显。我在课堂上添加了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回答了几个小问题:请把你父母的生日写下来。你在什么情况下亲过你的父母?你都帮助你的父母做过哪些家务?请赞赏一下自己的父母。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轻松自然,我在点拨时也完全扣住了新课标的修改意图——思想品德课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师如若念经般地说教,试想学生在梦境中又会怎样去体会对父母的爱戴呢?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学生是不会接受的,他们只能盲目地为了完成学业考试而慌乱地死记硬背,而与父母的沟通,了解父母的心意,品读父母的教育苦心都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又何谈思想品德教育的功效呢?
2012版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实际,有着时代的需要,更体现了人性的需求。身为思想品德教师,只有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学识,才能胜任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一职,否则育人的重任就难以承担了。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海林市西海林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