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特别是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慢慢地摸索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一、课前动手搜集
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除了课前应了解学生在某一方面知识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还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教《年月日》,时课前我让学生和家长合作收集家庭成员的出生年、月、日以及学生认为比较有意义的日子,上课时再讲年、月、日也就水到渠成了。不仅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还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又让学生记住了家长的生日,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二、课中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在教《可能性》时,我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导入,把四张同样大小、一张红色、三张黄色的卡片摆在桌上,再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用手抽卡片,说说抽中的什么颜色最多。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我再顺势提问“为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因为黄色的卡片多一些,换句话说,就是抽中黄色的可能性大些,“可能性”问题顺理成章地被引出。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拿出自己组的三张数字卡片摆一摆这些数字卡片能组成哪些三位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课后动手巩固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任务。我在教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时,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后问问自己身边的十个人最喜欢吃表中的什么水果,然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再回答表中的问题,学生会觉得这是一种游戏,乐于完成,课堂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学。让动起来的数学教学成为学生求知、做人的乐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