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之我见

2013-04-29 18:57徐晶
关键词:习作生活教学

徐晶

《语文课程标准》对3~6年级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从“习作”的角度提出的。“习作”既有别于低年级的“写话”,也有别于高年级的“作文”。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习作教学承上启下的启蒙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该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习作呢?在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留心身边的各种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只看一点就写。”鲁迅先生还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思,一挥而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对于习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引导学生用眼细看,用耳谛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即引导学生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触觉情境美的存在。如,教学写一种水果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课上指导观察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外形特征(形、色、摸上去的感觉等),然后引导学生以由表及里的顺序进一步观察(果肉的颜色、味道等),也可以适当介绍水果的吃法。这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美,使他们体会到观察成功的快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观察的几种方法:即观察一种物品时,首先要从整体入手,介绍物品的整体特征,包括物品的名称、大小、颜色、形状、质料等几方面;然后再进行局部观察,局部观察时要根据物品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局部介绍(可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等)。

二、在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最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它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目的在于提醒学生阅读积累材料。语文大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词汇贫乏是语文教学的致命伤”。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位文学家以不朽的名著和诗篇证明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是文章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感到习作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缺“米”。针对这一实际,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资料,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课外积累本,每天积累不少于十分钟。积累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对联、古诗、百科知识等。每个板块又分成许多小类,如,成语板块,按构词方式可分为重叠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按用途可分为描写人物、景物等。每个小类又可细分,如描写人物的可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每天指派一名同学利用每节课前的时间领大家齐背积累本中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博采众长,有感而发。正可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三、贴近生活,勤于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之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章”。习作启蒙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生活发现、运用写作素材。

1.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致。如,提前布置学生节假日体验生活,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竞赛(足球赛、打羽毛球、拔河等)、一次劳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习作才能內容充实、感情充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抒写自己的生活。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写观察日记是帮助学生练笔的有效途径,不必要求学生一个星期写好7篇日记,这样学生会觉得没什么可写,认为写日记是一种负担。在班上,我会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每周至少交一份观察日记,要在写好的第二天上交。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事、景,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记忆场景,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好习作来。

总之,观察、积累、练笔、修改,是小学生习作启蒙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从而一步步树立习作意识,提高写作能力,一篇篇稚嫩优美的习作就这样在观察—积累—练笔—修改四环节下悄然出现!一个未来的习作能手就这样在四环节中小荷露尖。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