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琼芬
摘 要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大出血患者21例,经常规的缩宫、止血治疗无效,不能控制出血时,应用B-Lynch缝合术。结果:19例治疗成功,有效止血,避免了子宫切除术,保留了子宫及其生理功能,2例失败,作子宫次全切除术。21例术后恢复好,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B-Lynch缝合术是抢救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极具疗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止血 剖宫产术 大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科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剖宫产的出血量常多于自然分娩。以往对难以治疗的产后出血、尤其是剖宫产术中的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通常采取子宫切除的办法来挽救患者生命,让患者失去了子宫及生育功能,手术创伤大。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产后出血,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妇产科2008~2011年剖宫产术中通过常规治疗无效,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在有效止血的同时保住了产妇的子宫及其生理功能。大大减轻了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利于患者从生理到心理的康复。面对突如其来的产后出血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出血,保留产妇子宫及及生理功能是妇产科医务人员必须面临和需要积极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同时不断在探索中总结经验。2008~2011年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以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21例,其中19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21例,年龄18~43岁,平均26.5岁,出血量1000~2600ml,平均1410ml,其中有疤痕子宫5例,G2P0孕6例,G1P1孕以上7例,双胎妊娠2例,其余G1P0孕,21例均通过按摩子宫、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葡萄糖酸钙、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缩宫、止血等治疗无效,采用治B-Lynch缝合术疗,19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失败的2例宫体均较大,行B-Lynch缝合术后,压迫止血效果不佳,为确切有效及时控制出血,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抢救成功。
方法:在剖宫产术中,遇到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经常规的促进子宫收缩、止血、子宫动脉结扎等处理无效时,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就原切口将子宫由腹部切口娩出,再次探查清理宫腔,检查确认出血原因,若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疾病样渗血、胎盘植入而无明显的出血点,先试用双手压迫子宫估计B-Lynch缝合术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如出血已基本控制,用剖宫产术常用的大圆针,90cm长、1号可吸收缝合线,从距子宫切口3cm的切口左下缘、距子宫左侧缘3cm的垂直交点处进针,1号可吸收线穿过宫腔至切口左上缘3cm、距子宫左侧缘4cm的垂直交点处出针,可吸收线沿子宫左前壁拉至子宫底加压于距子宫左侧宫角3~4cm处,再从子宫底部垂直绕至子宫后壁,与左前壁进针部位对应位置进针至宫腔,水平出针至子宫右侧后壁,将可吸收线沿子宫右后壁垂直拉至右侧子宫底部与左侧子宫底对应部位,绕至子宫右前壁,与子宫左侧的对应部位进针于子宫切口的右上缘,出针于对应部位的下缘。子宫表面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可吸收线,在子宫体的两侧,两条可吸收线在双手加压子宫的协助下牵拉收紧,掌握可吸收线的松紧度较为适当即可,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此时,不急着关腹,检查阴道无活动性出血,减慢输液速度,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尿色、尿量,出血停止后助手加压子宫体,术者将可吸收缝线两端打结,常规缝合关闭子宫切口。前置胎盤、胎盘植入、胎盘剥离面有活动性出血时,在实施B-Lynch缝合前,先在子宫腔的胎盘剥离面处作8字缝合止血。
术后随诊:21例患者中,19例治疗成功,术后子宫逐渐收缩变硬,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产褥期后门诊随诊,月经量正常,复查B超子宫复旧好,子宫体上未见异常回声,子宫边界清楚。产后月经复潮时间3~15个月,与同期剖宫产手术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 果
21例剖宫产术中、术后大出血患者实施B-Lynch缝合术治疗后,19例抢救治疗成功,有效止血,2例缝合后加压止血效果不佳,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成功。其中15例分别于术中或术后给以输血及血浆治疗,输血量300~1200ml,输血量的多少和实施B-Lynch缝合术治疗时的已失血量正相关,患者术后子宫复旧好,月经量正常。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