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2013-04-29 00:44王秋艳
课外语文·下 2013年2期
关键词:平等快乐学习

王秋艳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生活的哲理,生命的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广袤的语文天地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遨游。

【关键词】学习;快乐;平等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从而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边学边玩,边玩边学,其乐融融,还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

一、教师用学识风度领航,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牵动着学生的心。要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文本深度交流的过程,教师潇洒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具有无穷的魔力。

事实上,只有敬佩教师的为人处事,钦佩他的学识才华,欣赏他的灵动睿智,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并乐此不疲。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也具有综合性,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全能战士”,既要术有专攻,又要一专多能。一堂融知识、趣味、情感、思想于一体的语文课,正是学生每天翘首以盼的快乐时刻呢?作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作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合格的老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的更新应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之上。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多读书,读好书。我们应当告诉自己: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使我们的专业发展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著名教师窦桂梅说:不读书,无以教;不读书,无以言。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通过读书,心理知识的沉淀,德育培养的技巧,学情分析的经验,课堂进程的把握,教学资源的收集,理论、实践的结合……都会得以提高。有人说,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这句话淋漓尽致地阐述了教师的知识素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教师从容面对变幻莫测的灵活课堂,思维多样的精灵学生,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展望万里河山的未来。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课文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课下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是学生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福。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二、转换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受长久以来“师道尊严”这杆大旗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冷若冰霜”,俨然一幅“太上皇”的架势。殊不知,这样学生就会敬而远之,师生心灵疏远,又如何让语文课堂闪耀出诗性的火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跌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常怀一颗平常心,让学生生动的个性得以张扬。

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充其量就是学识认知相对深入,人生阅历相对丰富而已,有什么资本在学生面前吆三喝四、故做高深呢?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情感的个体,他们渴望尊重、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去赏识和尊重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聆听、去体验。

三、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堂灵动飞扬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引领点拨,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畅所欲言的互动空间,学生创造的灵感才会自由迸发。

现代语文课堂不是圣贤宣讲孔孟之道的“讲经堂”,更不是庄重森严的“审判庭”,而应该是充满学术气息和生活情味的文化圣殿。语文教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场景,或高诵或低吟,或沉思或跃动,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精词妙句,聊奇闻轶事,侃时代风物,赏文学作品,与主人公的命运同喜同悲,因动人的故事情节感慨落泪,充分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

“百人共吹竽”般的齐声呐喊不是有内涵的课堂,“满堂问”也不是真正的对话,我欣赏听“人人吹竽”,看百家争鸣。学生对《伯牙绝弦》主题的多角度理解让人耳目一新,《猴王出世》精彩的课本剧表演让人深切感受到孙悟空的勇敢无畏。《母亲》感情真挚的朗读催人泪下……这些,都是源自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和深入探究,收到的教学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我想,如果学生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自主学习,并能从中受益,我们教师又何必非要“越俎代庖”呢?要记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学习舞台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平等快乐学习
情人的烦恼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