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
摘 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21世纪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民政部推出“社区居家养老”计划,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数量不足且缺乏稳定来源。同时,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正蓬勃发展,但活动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本文通过分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合作新模式,结合我国居家养老计划实施情况,探索大学生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新路径,为社会化养老服务和大学生社区服务事业的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 大学生 志愿服务
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口因工作、学习而流动性增强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家庭小型化趋势日渐明显的现代社会有所弱化,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将改变养老方式。
一、居家养老实施背景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人群比例日益增加,而我国有很多家庭人口结构模式属于“四二一”模式,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位老人,这种家庭压力让年轻夫妇无太多时间陪伴老人。针对我国空前养老压力,民政部推出“社区居家养老”计划,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养老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2008年1月,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地全面推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尽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创造幸福的晚年生活。自2002年共青团中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以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一直积极响应,发动全院广大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在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建立服务基地,拟长期共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此项活动以居家养老工作室为媒介,联系着政府、社区、高校大学生及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个人,他们与子女缺少面对面的沟通,在城市里寂寞地生活,成为城市里的孤独守望者。”常州首家私人创办的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主任陆美方这样描述城市里的独居老人。在2012年她做的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他们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窝。”我国老年人习惯长期住在一个地方,普遍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如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方便、灵活、自由等诸多优点,可以让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和社区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
二、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老志愿服务时存在的问题
1.节日志愿服务出现扎堆现象
纵观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关老服务实践,可以发现,大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的为老服务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每当学雷锋活动日、重阳节等节假日,便会出现“扎堆”开展为老服务的现象,此类新闻频频曝出。“学生有这份爱老之心十分难得。以前也有过一天接待三拨志愿者的情况,拒绝不好,不拒绝吧,来的人多了,有的老人会觉得有点吵。”
2.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为让大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不少大学将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作为评判学院班团工作的一个指标。因此,不少志愿者在做志愿服务活动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的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玩手机、嬉笑打闹、说话不注意,甚至把工作人员已经打扫干净的地板弄得脏兮兮的。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纪律散漫、没有积极性,经常无故不参加,造成中后期志愿者流失严重,只有极少数志愿者坚持长期服务,使得服务基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和性质产生质疑。
3.大学生关老服务对象难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在寻求关老对象过程中发现许多社区、老年人对大学生参与关老服务存在些许顾虑。主要原因有:(1)在接受过大学生关老服务的老人之中,多数老年人担心大学生“缺乏耐心”。而“娇生惯养,怕吃苦”和“与老人有代沟”也占一定比例;(2)大多数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新事物还不太接受,不愿意让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3)志愿者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老人的家里,部分老人的子女对志愿者不够信任,不愿意让陌生人进入家中;(4)寻找关老服务对象的方法成效不大。大学生志愿者寻找老年服务对象主要是通过居委会提供空巢老人的信息,而很多居委会担心大学生志愿者进入老人家中服务后期会出现问题,存在隐患,因此不愿透露需要帮助老人的信息。此外,志愿者在社区设点宣传并现场报名,但成效不大。
三、大学生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志愿服务基地后,每月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工作室联系的社区开展关老服务,解决了政府、社区、大学生、老人之前存在的困惑和疑虑。通过广泛将大学生志愿者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才、资金不足的状况,社区也因有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使居家养老活动开展更有效,大学生从居家养老服务中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风尚,在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社区老人因有专业机构的介入而放下思想包袱,更易接受志愿服务对象的帮助和关心。
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丑丑真情服务团与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合作个案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构建路径从原来的五大主体,即政府、高校、大学生、社区及老人,增加了新主体——居家养老社会组织。
1.政府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让老人们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带动社区、社会机构、高校一起摸索、创新最佳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移,凸显志愿服务获社工特色。制定支持性保障政策,为机制的高效持续运行提供坚强后盾。
居家养老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如金晚霞居家养老工作室是常州武进地区首家社会组织。老人及其子女从认识到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仅靠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通过各种办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居家养老,参与到居家养老中,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2.高校
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许多高校也将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学校联系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基地,鼓励大学生自愿参加服务,体验式教育,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关老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
志愿服务内容的提供要重视老年人的接纳性,要对老人的需求进行调查。在志愿服务中,要考虑老人对服务的可接受性,以老人为本,尽最大可能满足老人的实际需要。此外,高校可以开设关爱老人专业技能方面选修课程,以更好地提供关老志愿服务。
3.大学生
根据一项在高校中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倾向于“多对一”关老服务,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服务,而关老服务也不会断链。这种做法易于得到及老人信任,同时也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易于获得社会资源支持。因此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可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等,依靠团体力量为老人提供服务。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每位志愿者参与活动进行登记注册,发放志愿者证。活动前填写登记表,策划好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指导。活动结束时请服务对象给予评价,作为注册时重要依据。以严密的规划和管理保证志愿服务的稳定和高水平。
4.老人及其家庭
子女在照顾老人过程中,因为工作、经济等各种原因无法给老人关爱的情况很多。大学生参与关老服务活动一方面可以宣传敬老文化,并通过自身实践做出榜样,感染鼓励老人子女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照顾家中的老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做志愿服务活动时对己也起着教育意义,自己在回到家中时能关心家里的老人,主动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5.社区
大学生作为主要志愿服务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力量。社区应积极接纳大学生作为服务力量,共同合作开展关老服务项目,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造良好地社区环境,更好地为社区需要帮助的老人服务。同时,可以让工作人员挂靠几个老人家庭,做好老人与大学生志愿者协调工作。
6.居家养老社会组织
老龄化人口增多,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居家养老社会组织逐渐兴起,政府对这类组织也给予很大支持,有政府给予资金签订协议的,也有私家工作室。有了这一社会组织,高校与居家养老组织结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参与关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让老人得到贴心服务,并毫无顾虑地接受大学生志愿者,这样,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
参考文献:
[1]魏彤儒,郭牧琦.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2).
[2]魏彤儒,郭牧琦.关于构建大学生长期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探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