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经营刍议

2013-04-29 15:06王闪闪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企业经营核心竞争力原理

王闪闪

摘 要 管理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竞争面临更加严峻形式,将管理经济学原理灵活应用与企业经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十分重要。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 原理 企业经营 核心竞争力

一、管理经济学及其原理概述作为沟通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策理论桥梁的管理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交叉, 又有原理与应用的结合。它的显著特点是把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传统的理论在不断地延伸和深化;为了使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服务,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不断交叉渗透。基于此,管理经济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内容都已经大大扩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在传统的供求、生产、成本、市场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企业的目标、汇率和国际贸易、产业竞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治理和最优设计、交易费用等众多理论都被广泛纳人到管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另外,在优化方法方面。估计与预测、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方法逐步在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向注重实施步骤和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第三,在管理决策方面。对企业的价格—产量决策、定价决策、投资决策、风险决策, 都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做出了新的诊释, 并且将企业的技术变革、布点、税收、激励、拍卖竞标、政府管制等都纳人了到了管理经济学的决策范畴。

二、管理经济学原理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形式颇多,但实质相同,概况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拥有一定实力后才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对手所模仿的能够满足消费者价值取向需要的独特的能力、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

从管理经济学角度看,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购买中所得到的超过他们所为之支付的那部分额外效用。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剩余根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现代管理经济学理论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剩余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收益的角度看影响消费者剩余的消费时间价值,消费时间对消费者都能产生质的收益。随着消费时间的积累,消费者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随着消费者素质的提高,对消费者的消费和生产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消费來看,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能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更合理的利用,在相同条件下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效用。从生产上看,个人的充分发展能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率,使个体生产力得以提高,这种个体本身生产力的提高又必然反作用企业,促使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从企业的角度看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从管理经济学角度看,企业的动机相容性不一致也会造成其核心竞争力不强,保持动机相容性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保障。动机相容性是要求企业所有者与广大员工要保持一致的理念,由于存在二者之间的文化的差异、世界观的不同,各异的价值取向等因素,形成一个经济利益的变量问题,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加之信息不对称性就会产生动机不相容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动机不相容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是企业内部低效率运行、都试图转嫁各自的“ 成本”,无法达到企业追求的最佳利润水平;动机不相容性会产生企业所有者和员工之间不诚实的诱因, 产生二者博弈,其结果就是不诚实是一种优势策略,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障碍。

依据管理经济学原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改善企业的动机相容性。改善企业的动机相容性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企业要不断改善全体成员的动机相容性,只有动机相容性一致化,才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达到一致的投入,也才能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也都在努力塑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价值理念包括:企业愿景、企业宗旨、服务理念、人才理念、学习理念等;行为规范则包括:企业整体行为规范、企业组织行为规范和部门行为规范、员工个体行为规范等。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中,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目标实施相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注重企业文化自有性、原创性、独特性的特点;注重企业文化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第三,企业不断创新。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三、管理经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其他应用

深刻体会需求规律,充分利用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迅速占领市场。众所周知的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然而,作为企业只是简单的了解一般商品需求规律是不够的,充分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并将之运用于需求规律为企业战略服务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任何处于需求弹性不足范围内的产品,企业都应力求提高价格。对于处于需求弹性充足范围的产品,企业可以降价销售,提高总收益。比如需求价格弹性为1.3的产品属于弹性充足范围,它降价的幅度能够引起其降价幅度1.3倍需求量的增加。有效地运用了这个经济学原理进行低价、薄利, 多销、快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利润率虽然低些,但通过多销、快销可以提高利润总量,加速资金周转。

挖掘内部潜力,运用生产函数,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在这里仅讨论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又叫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只有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变动,其他的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条件下,投入和产出的对应关系。也是最简单的生产函数。表达式为

Q= f( L,K0 ) (1)

K0 不变,L 增加所以产出增加。比如康柏公司在苏格兰的工厂试行:三人劳动组制, 结果证明这种组织形式大大优于流水线,每个工人的产出提高23%,实现了在不增人、不增设备、不增厂房的条件下增产的目标。生产流水线一般由20名工人参加,每个人只干一种活,改革是将流水线的全部工种交给3 个人承担,每个人要干6~7 种活。这里运用了边际产量原理:就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条件下,该可变要素投入量变动1单位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变动量,表達式为

MPL= ▽Q/▽L (2)

边际产量是可变的, 它与固定要素的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越多,边际产量会更大; 由公式可以清楚地知道,在总产量一定时,劳动人员的减少会导致边际产量增加。

四、管理经济学新体系框架

为保证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我国企业所更好的应用,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探索、设计新的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应有以下几点不同:第一,重新界定的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第二,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第三,为了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参考文献:

[1]S. 卡利斯·莫瑞斯等著, 陈章武等译.管理经济学[M]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叶江山. 论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工作中的应用[J] .大众科技,2006, ( 01) .

[3]李品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鲍·爱里克森,杰斯伯·米克尔森.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理论(中文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核心竞争力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品牌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