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解读《远离尘嚣》中的伽百列

2013-04-29 12:35:58刘艳丽王红
作家·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自由选择存在主义本质

刘艳丽 王红

摘要 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伽百列的生存哲学。伽百列充分意识到世界的荒诞性,勇敢地接受荒谬与挑战,属于现实中的个体。伽百列相信个体的独立与自由。他通过自由选择超越荒诞现实,创造自己的本质,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负责。最终伽百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心愛的人芭丝希芭走到了一起,实现了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婚姻。

关键词:自由选择 现实 存在主义 本质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往往体现存在主义思想,《远离尘嚣》中的存在主义特征更为明显,重要集中于主人公伽百列。他勇敢地面对荒谬境遇,没有逃避和退缩,不断进行自由选择,并且一旦做出了选择,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伽百列也乐意帮助别人,对别人承担责任,用实际行动创造了自己的本质。芭丝希芭则不现实,游离于本真自我。在伽百列的影响下,她最终回到本真自我,促成了她和伽百列的美满婚姻。伽百列的行为哲学对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关于生活方式的哲学,帮助我们通达生活的意义和方向。萨特是最具影响力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根本原则,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认知。存在仅仅适用于那些通过努力使自己不屈从于大众,实现自己的本质的人。本质不是命运,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追求的东西,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人不是别的东西,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获得自我本质成型的过程,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我存在的意义的过程。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充满了偶然性。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本真的生活状态,通过自由选择创造本质。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人越是需要不放弃自由选择,充分利用荒谬的境遇,在为自己选择的同时,也为整个人类进行选择,同样要对此负责。

二 伽百列的生活哲学

现实中的境遇是充满偶然性和荒谬的。伽百列勇敢地面对这些偶然性与荒谬,他是勇敢的现实主义者。“贯穿整篇小说,伽百列是一名积极向上的,而且又很实际、理智的个体。他的高贵品德在于他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客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解决问题,是灵活的行动者。”

1 现实中的个体

焦虑与境遇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并且采取行动。在某种意义上说,远离尘嚣是一种逃避。伽百列向芭丝希芭的第一次求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除了知道芭丝希芭长得很漂亮外,对她了解很少。此时的伽百列有些冲动,不理智。芭丝希芭的虚荣和冷漠的拒绝使伽百列回归理性,勇敢地接受了这样的结果。伽百列意识到芭丝希芭追求的是浪漫幻想的爱情,超出了真实。她需要有人驯服她。换句话说,她的结婚对象也应该像她一样追求浪漫,并且浪漫不切实际的程度要远远超过她。伽百列的洞察力具有穿透性,他能够读懂芭丝希芭。从小说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出芭丝希芭爱慕虚荣的特点。因此,遭到拒绝后,伽百列许诺不再向芭丝希芭求婚。伽百列对待芭丝希芭的态度从以前的主观、完美变得客观、现实。芭丝希芭的爱慕虚荣与追求浪漫决定了伽百列不可能得到她,因为伽百列是很现实的人,他所想的是努力工作,努力完善自己,踏踏实实过日子。

伽百列很有责任心。他不仅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希望别人也能对他们自己的选择负责。当他得之芭丝希芭戏弄农场主波德伍德时,说:“我的观点是(既然你问我),因为你仅仅把戏弄波德伍德当成是日常消遣,你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捉弄你不关心的人不是值得称道的行为。”伽百列指责芭丝希芭的不负责任,因此激怒了芭丝希芭,他被解雇了。虽然伽百列还爱着芭丝希芭,但他选择离开。一方面,使芭丝希芭有机会反省自己,学会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说明伽百列对待芭丝希芭的态度变得客观、现实,不再盲目地喜欢和追求。

伽百列对待婚姻的态度比较传统、现实,强调经济状况的门当户对。伽百列许诺给芭丝希芭买钢琴。当他的羊群坠入山崖后,伽百列因为没有娶芭丝希芭而感到高兴。破产后,他的地位由农场主回到羊倌。尽管伽百列依然爱着芭丝希芭,但是他因为经济条件相差悬殊,没有再提及求婚的事情。该隐告诉农场工人们芭丝希芭和特洛伊在巴斯的秘密遇见。伽百列有些心神不定。但是他的朋友科恩说:“不要太在意伽百列。不论她是谁的心上人都和你都没有关系,因为她不可能嫁给你。”伽百列的回答很理智:“那正是我要对自己说的。”在伽百列看来,富有的女人不能嫁给没怎么受过教育的穷小子。

伽百列能够面对现实,他了解芭丝希芭追求浪漫、爱慕虚荣的特点以及她作为农场主的身份,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对芭丝希芭的爱只有深埋在心底。

2 自由选择本质

“就特洛伊和波德伍德接近芭丝希芭的方式而言,他们的相同点是都把追求芭丝希芭视为浪漫的梦想,没有把她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波德伍德很盲目,受了很多苦。”波德伍德和特洛伊在和芭丝希芭恋爱时都在强迫她。对波德伍德而言,他粗心大意,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决定他不能意识到芭丝希芭并不爱他,只想占有芭丝希芭,他甚至贿赂特洛伊,恳求特洛伊放弃追求芭丝希芭。在波德伍德眼里,芭丝希芭仅仅是一件可以踢来踢去的东西。他一味强迫她,限制了她的自由,也使她失去了尊严。结婚前,特洛伊被芭丝希芭的财产和美貌吸引。结婚后,特洛伊却说婚姻是浪漫的终结。他恨芭丝希芭干预他的生活,限制他赌马。在某种意义上说,特洛伊占有了芭丝希芭,但他不想被芭丝希芭占有。特洛伊是很自私的人,只允许自己限制别人的自由,却不听从别人的建议,也没有承担作为丈夫和农场主人应尽的责任。

伽百列从他们两个人身上吸取了教训,没有强迫芭丝希芭做她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尊重芭丝希芭的自由选择。只有伽百列把芭丝希芭看作是真实的人——有感情,有爱也有恨的人。他给予芭丝希芭最大的自由,维护了她的尊严,也得到了芭丝希芭的信任和尊重。存在主义强调尊重与自由的相互性,伽百列一直在饯行存在主义原则。在这三个人当中,仅仅伽百列是现实主义者。尽管他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做管家,但从未这样要求芭丝希芭,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对方充分的自由。芭丝希芭去巴斯提醒特洛伊要提防波德伍德,担心波德伍德对特洛伊构成威胁。她刚一回来,就宣布要和特洛伊结婚。事实上,伽百列也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但是他从未问及此事。直到一天芭丝希芭主动告诉伽百列事情的原委。在芭丝希芭离开的日子里,伽百列为她忙于照看农场,无私地帮助她,等待她。在小说的结尾,芭丝希芭说他们是老朋友,可见伽百列的宽容与尊重感动了芭丝希芭。

存在主义强调行动而不是想象。伽百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劳动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和属于自己的幸福。他的爱情经历了发展的过程。和特洛伊和波德伍德不同,伽百列没有脱离劳动。由于诚实的劳动,伽百列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羊倌提升为管家,再到农场经理。和波德伍德的想象和特洛伊的奉承相比,伽百列用实际行动打动了芭丝希芭,证实了存在第一位,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

伽百列遵循存在先于本质,波德伍德则相反,他认为本质是第一位的,因为事先制定好非芭丝希芭不娶的本质。伽百列甚至警告波德伍德不要幻想,要生活在现实中。因为存在有很多可能性,所以不能固定本质。但是波德伍德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相反,波德伍德总是在想象,没有诉诸于行动。对于他来说,幻想先于行动,本质先于存在,这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波德伍德意识到冥冥之中,他的希望总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料的事被破灭。在小说的结尾,波德伍德急切地等待芭丝希芭来圣诞晚会,答应他的求婚。波德伍德告诉伽百列他的恐惧:“有时候,我满怀希望,可总有麻烦出现,以至于我害怕快乐,这的确很荒谬——我觉得的确很荒谬,然而,波德伍德的恐惧不是荒谬的。在圣诞晚会上,当他要求芭丝希芭带上他送的结婚戒指,哪怕只戴一个晚上,荒诞的事情发生了,传言中溺水死亡的芭丝希芭的丈夫特洛伊竟然出现在波德伍德面前。特洛伊又一次阻止了波德伍德娶芭丝希芭的理想。事实上,波德伍德不需要事先确定好的计划,因为本质不是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面对荒谬,波德伍德失去了理智,开枪打死了特洛伊。机会又一次降临到伽百列身上。但是他依然保持沉默。他不想强迫芭丝希芭做选择,因为他认为芭丝希芭是自由的,他应该尊重她的自由选择。这样做的结果是伽百列应得了芭丝希芭的尊重与信任,也成为最后他俩人的结合的坚实的爱情基础。

伽百列不断地进行自由选择,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社会地位在逐渐在提升。但是他依然很自立,自己削土豆皮,自己补袜子。同时他也很现实,没有谈及他对芭丝希芭的爱。特洛伊死后,芭丝希芭真得变得远离尘嚣,逃避现实,把自己隔离起来。伽百列觉得他帮不上芭丝希芭的忙,所以决定去加利福利亚——“维多利亚时期移民们梦想很快发财的地方”。伽百列的选择是现实的,他选择离开去开创新的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伽百列是一名存在主义战士,面对挑战,他会选择行动,超越目前的境遇,和命运顽强的抗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真正的积极的存在主义者。

最终芭丝希芭放弃了追求浪漫,也不再爱慕虚荣,回归现实。她也不再屈从社会传统,避开从众,抛开别人的流言蜚语,开始独立地进行自由选择,积极设计自己,找到了本真自我,创造自己的本质。芭丝希芭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又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也为他人着想,担当责任。她知道只有伽百列自始至终一直默默守候她。伽百列和芭丝希芭的最终结合是很现实的,他们都接受彼此的社会地位,彼此相互宽容。这种选择也是自由选择,因为没有人强迫他们这么做。同时他们的结合也是负责任的,不仅对自己,而且还有农场工人,大家都离不开伽百列的无私帮助。伽百列的确是很现实的人,充分体验了“存在先于本质”,也饯行了这一存在主义信条。他是积极的存在主义者,能屈能伸,不断通过自由选择完善充实自己,同时也在全心全意帮助他人通过自由选择,进行永恒的超越。他们的爱情最终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志同道合的坚实基础上,是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婚姻。这种爱情大火扑不灭,洪水淹不尽,与之相比,通常所谓的激情就只是瞬间即逝的蒸汽而已。

三 结语

伽百列在荒诞的境遇中表现得勇敢坚强。面对灾难和挫折他从不气馁,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通过行动改变现状,超越荒谬的境遇,并且承担行动的一切后果。伽百列相信自己是自由的,他不断地自由选择,创造机会,同时也尊重别人的自由选择。在追求芭丝希芭的过程中,伽百列从未强迫过芭丝希芭,而是给予她最大的自由去选择。他用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意义,饯行了存在先于本质。伽百列在自由選择的同时,也承担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责任,他是存在主义者的典范,他的这种与现实相抗争、不断进取的精神,悲观中透着乐观,绝望中存在着希望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芭丝希芭,使她走出困惑,走出非本真自我,回到现实,完成了自我找寻,促成了他们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R.P.Draper.Thomas Hardy:Three Pastoral Novels.London:Macmillan,1987.

[2] Thomas Hardy.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82.

[3] George wotton.Thomas Hardy:Towards a Materialist Criticism.Ireland:Gill and Macmillan Ltd,1985.

[4] Rosemarie Morgan.Women and Sexuality in the Novels of Thomas Hardy.London:Routledge.

[5] 托马斯·哈代,张冲译:《远离尘嚣》,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6] Thomas R.Flynn,莫伟民译:《存在主义简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

刘艳丽,女,1975—,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红,女,1978—,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选择存在主义本质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设计学生乐做的作业
考试周刊(2016年39期)2016-06-12 16:22:31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05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7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