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翠 周志锋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都不收“真的”,大概是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而大量语言事实告诉我们,“真的”除了作为表示情况属实的“的”字短语“真的1”外,还有表示确认、强调的语气副词“真的2”的用法。例如:
(1)真的假不了。
(2)这酒真的是假的。
(3)这事情是真的。
(4)这事情真的办不了。
例(1)、例(3)中的“真的”为名词性的“的”字短语(真的1),例(2)、例(4)中的“真的”则为加强肯定的语气副词(真的2)。我们认为“真的2”(以下径作“真的”)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应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理由如下:
首先,副词“真的”与“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等同义,可以相互替换。
《现汉》“的确”条:“[副]完全确实;实在:他的确是这样说的。”又“确乎”条:“[副]的确:经过试验,这办法确乎有效|屋子又宽绰又豁亮,确乎不坏。”又“确实”条:“②[副]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确实有些进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又“实在”条:“②[副]的确:实在太好了|实在不知道。”又“委实”条:“[副]确实;实在:委实不易。”以上诸条各例,“的确”“确乎”“确实”“实在”“委实”都可以用“真的”替换,意思不变,这说明“真的”的副词用法确然无疑。而且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真的”的使用频度很高,至少大大高于“确乎”“委实”等。《现汉》收了“确乎”“委实”,而不收“真的”,顾此失彼,不合情理。
其次,副词“真的”与方言词“真个”是同义词,两者有历时替换关系。
《现汉》收有“真个”,解释说:“<方> [副]的确;实在:这地方真个是变了。”“真个”一词流行范围很广,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吴语、赣语都有之(参见《汉语方言大词典》4610页),产生时间也比较早,唐代就有了,如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诗:“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韩愈《盆池五首》诗其一:“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唐宋以降,一直沿用。而根据学者研究,“副词性‘真的在清末还没有完全定型。‘真的被大量用作副词,甚至单独成句的情况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陈颖,2010)。而此时“真个”已经非常罕见,只用于方言中了。“真个”与“真的”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互补的关系,“真个”出现在前,后被“真的”取代。“真个”的“个”是助词,相当于“的”,可见“真个”与“真的”字异义同,只是方言与通语的差别。有意思的是,许多词典正是用“真的”来解释“真个”的,如《汉语大词典》“真箇”条:“亦作‘真個。真的,确实。”《汉语方言大词典》“真个”条:“③[副]真的;实在;的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真个”条:“崇明,上海,广州:真的,实在。”《明清吴语词典》“真个”条:“②[副]真的。个,助词。”据此,我们认为,《现汉》既然收了方言词“真个”,就更应该收录与之对应的通用词“真的”。
再次,目前学界对“真的”已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真的”已经发展为一个词,不再是一个词组。如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2期)、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等论著都持这一观点。此外,厉霁隽《“真”和“真的”论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刘勇《说“真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陈颖《“真的”的虚化》(《语言研究》,2010年第4期)、刘冬青《北京话“真”类语气副词的嬗变(1750~1950)》(《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等文章也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作为一个语气副词,“真的”的功能与用法如下: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如:
(5)梅姐,假若乱兵真的进来了,我们怎么办?(巴金《家》)
(6)那招数真的很怪。(金庸《笑傲江湖》)
2.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前后停顿,单独使用。如:
(7)真的,我对你印象很好。(王朔《痴人》)
(8)钢钢定睛一看,真的,小卡片上写着许多字。(赵莉《钢钢的三个好朋友》)
(9)不能对他讲,他猜到了会恨我的,真的。(梁晓声《表弟》)
综上所述,“真的”属于“最小的能夠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一个词,而且是一个常用语气副词。因此,我们认为,从词典收词的完备性、规范性、实用性等原则出发,现代汉语词典完全应该收录“真的”条。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陈颖.“真的”的虚化[J].语言研究,2010,(4).
(唐翠 周志锋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