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先贤韩愈如是说。这一句话阐释了教师的职责,那便是:教书育人。怎样才能将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做好呢?我想不外乎从研究教材做起。一位教师只有较深层次的研究教材,才能以更加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更方便的接受,可谓通俗易懂。我始终坚信,文本的研读之于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它将引领我走向更高的层次。
一、认真研读教材
1.从厚变薄
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不要急于去到网上找现成的课件、教案,那样只会限制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更多的获得文本的信息。所以,当我拿到一篇文章之后,我一般都会认认真真地将文章从头至尾阅读三遍,找出文章的中心,提炼出文章的主题,理清文章的叙述内容。这是一个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语言的过程,虽说简单,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他能帮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流思想,不至于偏离主题。教师自己弄清楚了,才能更加清楚地讲给学生们听,才能追求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2.从薄变厚
确定了文章的中心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实中心,使得文章的中心不那么的骨感,要丰富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向教参求教。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的配套用书,是教师的良师益友。当我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我经常能在上面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我觉得教参是个非常不错的辅助工具。
(2)向生活取米。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用很多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一年级下册的《三个小伙伴》《小松鼠找花生果》《月亮和云彩》,二年级的《秋游》《送給盲婆婆的蝈蝈》,三年级的《赶海》《荷花》《放飞蜻蜓》等等的文章都充满了浓郁生活的气息,在拿到这些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去讲解,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去感悟。
(3)从学生出发。我们在研究教材时要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研读教材时,我们要注意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这是一个大前提,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一定要将学生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认知程度都是考虑的重要内容。如果,不考虑面对对象,不思索教学方法,那么这样的教学我想注定是不成功的,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扣住文眼,向深处“漫溯”
如果说,认真研读教材只是一些粗糙的做法,那扣住文眼,我觉得就更有必要了。
文眼就是文章的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学时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1.学生操练。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是最真实的,也是最难忘的。围绕住这一点,讲到文章关键地方时,我通常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得体验。我在执教小学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怀素写字的刻苦认真,课本中列举了怀素将木板写穿这样一个事例,怎样将这个故事更好的给学生以理解,而不是呆板地局限于课本呢?在备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板书时,特地将“写字”留出,待讲到这个地方时,让学生补充板书,刚好这两个字又是课文中的生字,一举多得。在这节课中,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反反复复,来回几次,终于得到了同学们的满意,该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唉,写个字,可真不容易啊!”我因势利导,是啊,写字的确不容易,那怀素是因为不容易,就这样放弃了吗?让学生体验“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得花多少个日日夜夜啊!怀素写字真是刻苦,激发起学生向怀素学习,从小就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亲身操练,的确可以加深印象,可以更好地走向文本的深处。
2.扣读导悟,读中感悟。读,有感情的朗读,亦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在执教小学二年级《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充分朗读。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朗读第一次比赛的对话,读读比赛双方此时的心理。通过朗读“那还不容易”“看我的吧”等句子读出风的不可一世,太阳暂时领先时的得意,让学生充分读,一边读一边想: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 ,我只要 ,这小孩还不 。边读边想,更加深了学生理解。是呀,读着读着,学生不知不觉中深刻地理解了双方的本领,这又为第二次的比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比赛,我这样导入:赢下了第一场比赛,此时的太阳心情怎样:得意洋洋。对于第二次比赛呢?读一读吧!读着读着,孩子们渐渐进入了情境,仿佛一个个都成了船夫,都在高兴地喊:起风了!快挂帆吧!两次比赛,我都是让学生读,分角色朗读、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方法朗读,再扣住重点字词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尤其是第二次船夫的话,学生更是读出了水平,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文本研读,深入研究文本是一项艰苦的过程,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