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患者直立性T波改变发生率的分组对比研究

2013-04-29 00:44王玉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位冠心病

王玉燕

【摘 要】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常规12导联心电图T 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3组共180例患者(正常组, 冠心病组,下壁 T 波改变组),每组60人,共180例患者。观察平卧位与直立位时的 12导联心电图T波改变和心率变化的发生率。结果:直立性 T 波改变在正常组占21.7%, 冠心病组占25.4% ,下壁 T 波改变组占86.7%。结论:体位性 T 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 T 波变异,在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中发生率更高。

【关键词】体位;直立性T 波改变;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12-02

我们在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经常注意到不少患者出现了直立性T波改变,而这些患者在随后进行的运动试验中呈现阴性,同时也注意到直立性T波改变在不同患者中(如冠心病患者、下壁导联T波改变患者)的发生率有差别。作者研究了不同体位对不同组别患者T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体位性T波发生改变的人做出准确的诊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1-67岁,平均41.6±11.3岁。本组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及臨床体征,常规卧位心电图正常,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正常。

1.1.2 冠心病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6-70岁,平均57.5±8.1岁。本组患者系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或冠脉CTA已经明确诊断。其中卧位心电图ST-T改变者51例,卧位心电图正常者9例。

1.1.3 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19-57岁,平均36.4±9.6岁。临床症状多伴心悸失眠或不同程度的心前区不适及憋闷感。本组心脏彩超均正常,卧位心电图均有T波改变,心得安试验均为阳性。

1.2 方法

1.2.1 仪器:常规心电图使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F-3010型号12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

1.2.2 实验操作:每例受检者心电图检查前休息5min,然后分别采取平卧位和站立位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2.3 数据分析:心电数据的测量由两名实验人员独立完成。每位实验人员采用分规手工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12导联心电图T波的振幅。由于心电图各波段振幅随呼吸节律有高低变化,故测量时选取每种体位一个呼吸周期(一般3-5个心搏)进行测量,取其均值。最后将两位测量人员所测结果求均值,作为患者T波段在该种体位下振幅的最后测量结果。

1.2.4直立性T波改变判定标准:患者平卧位心电图正常,直立位至少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T波由直立变为低幅(小于1mm或与参考基线重叠)、双向或倒置,以5 min内的最终形态作为统计数据。

1.2.5 患者心率增快的标准:本研究中,患者由卧位变为直立位后,直立位心率较卧位时心率增加≥10%者为心率增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组试验结果的构成比,结果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对照组、冠心病组与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的直立性T波改变与直立性T波改变伴心率增快的发生率见表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直立性T波改变无差异,直立位心率增快也无差异(P>0.05),其中冠心病组9例平卧位心电图正常者中有2例发生直立性T波改变,但不伴随心率增快;而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直立性T波改变发生率明显增加,伴心率增快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所谓直立性T波改变,是指由其他体位改为直立体位时发生的一过性T波改变,多见于Ⅱ、Ⅲ、avF导联;其特点为卧位时T波倒置,站立与深吸气可使T波倒置加深;站立与深吸气时T波倒置,卧位时可使T波变为直立[1]。我们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特别是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平板运动心电图、各种心电监护等监测时常见到直立性T波改变病例,国内许多文献也有报道直立性T波改变系功能性改变[2-3],这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类似。

从本项研究结果看,体位性T波改变发生率在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没有差别,而在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伴随的心率增快的比率也明显增高,而此组病人心得安实验均为阳性,考虑为这组病人中,植物神经对心脏复极的影响更为敏感,不仅引起植物神经性心率增快,而且引起至少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T波由直立变为低幅、双向或倒置等改变。直立性T波改变产生的机理主要包括:(1)体位改变的同时, 导致心脏趋于垂位、T环方位向左前向下移动等改变,从而使T波振幅改变;(2)体位对心脏植物神经的影响:当人体由平卧位变换到直立位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T波改变,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这类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血管舒缩功能减弱,立位时回心血量会明显减少,心室近乎“空排”状态,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这种变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心肌细胞膜上钾离子的内流速度而致心肌复极向量发生改变[3-4],另一方面,这种神经-体液变化引起心外膜下心肌复极延迟而导致心内膜下心肌优先复极,从而使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此类患者心得安试验往往阳性(T波由原倒置、低平变为正常直立),说明β-受体阻滞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并改善人体的神经-体液环境,从而保证心肌细胞的正常复极和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正常复极顺序[5]。(3)可能与无力体型、心脏垂位引起心脏顺钟向转位所致的“两点半综合征”即一种正常的QRS—T夹角的变异以及心肌复极不协调有关[1]。

本项研究表明下壁导联T波改变组直立性T波改变更为常见,心得安试验阳性率高(31例中30例阳性)。对这类病人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T波变化分析更应谨慎。T波改变影响因素很多,直立性T波改变是一种正常的T波变异。准确区分病理性及功能性(或非特异性)T波改变对指导临床诊断、降低心电图诊断中的假阳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准确认识和诊断体位性T波形态改变,能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因此,我们建议,进行其他体位的心电图检查时,如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等,当发现心电图特别是Ⅱ、Ⅲ、avF导联的直立性T波改变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必要时行冠脉DSA或CTA检查,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不可轻易作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等假阳性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杨维英. 150例体位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J]. 2001,17(3):224.

[2] 刘仁光,徐兆龙. T波改变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医师进修杂志[J]. 2000,23(9):51-53.

[3] Forester J, Bo H, Sleigh JW, et al. Varability of R-R, P wave-to-R wave, and R wave-to-T wave intervals[J]. Am J Physiol. 1997, 273(6 Pt 2):2857-60.

[4] 吴玉峰, 徐金义, 孙汝萍, 等. 直立性T波改变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07,2(15):17-20.

[5] 徐金义,孙汝平,王光公. 直立性T波改变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31(1):32-34.

猜你喜欢
体位冠心病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警惕冠心病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体位用物管理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