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2013-04-29 00:44成红
关键词:科学课交流科学

成红

“探究式”教学是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所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尽享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解决这个问题所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等,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独立的提出问题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后自己独立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总结概括出事物大特征和规律,学到相应的科学原理

新的《科学》课教材改革力度之大,确实给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教师指明了科学改革的前进方向。《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遵循儿童生活经验的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的特点,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出发,一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以科学研究为核心,“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促使小学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经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探究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大胆猜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如何上好科学课?以下浅谈一下科学课上的探究方法。

一、激发探究兴趣

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和能力支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学习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

1.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光和影》教学中,“影子游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操场玩踩影子游戏。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含着科学道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即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壁、地面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这个游戏为整个单元的学习都打下良好的基础。像这种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这样会引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寻找“为什么”、“如何”等问题信息。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欲望是非常必要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类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的结构和建立。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大家要大胆质疑。如,设“障碍”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建立学习小组,搜集问题信息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为了学生学习中“合作有效”、“探究有益”的主要方式。教师在进行分组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五六人学习小组,有小组长负责,讨论交流他们感兴趣的或教师提出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要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

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集体研究实验方案,集体配合进行实践,集体讨论整理实践资料,集体交流实践成果,整个学习的环境就是在集体的环境氛围中,合作是必然的,科学探究提倡合作学习。在自主探究中收集问题,是探究活动主体阶段的开端。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倾向,改善同伴关系十分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与充分照顾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会表达,正确交流。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主动交往,掌控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概率。探究过程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三、指导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受某一难点的阻碍,进行无意识的讨论。这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完成不了教学內容。所以在讨论的同时,教师应该关注讨论的进程,恰当给予指导和提示。只有这样的指导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的指导是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需要,应该是及时的、建议式的,或提供方法指导,或帮助制定可行性方案,或启发学生进一步预测等。在探究中出现的疑惑,得到的收获、感受,师生可以敞开心扉互相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当伙伴的角色,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的乐趣,分享探究的果实。

四、总结探究活动,分享探究果实

对《科学》标准上科学实验后写好“观察记录”、“我的发现”、“我的记录”、“我采用的方法”、“我的测量”、“我的结论”等等。交流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实现突破,教师促进学生与他人进行,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准确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善待学生的观点,学会学生接纳、赞赏、分享,使学生对科学认识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启发学生类比思维,引导学生寻找两个特殊对象之间相似关系,从已知科学规律和性质推断出另一个对象具有对应规律和性质,还要启发学生从归纳和演绎得到结论推广到与之相类的对象或领域,从中提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假设。

五、评价小组表现,巩固探究兴趣

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涉及到许多方面。在科学课的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问题做了详细的叙述。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每次活动结束以后,都要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教师应针对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学生一起制订相应的“合作交流表现”评价指标。坚持将小组评价一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还可将评价与争星活动相结合,设计参与奖、助人奖、金点子奖等个人奖项,设立探究小组特色奖等,教学评价多样结合。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发。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的成功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师生、生生的交流情感,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刺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奖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总之,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定教,灵活应用、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留给学生参与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等,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交流科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