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恒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标。而要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分层教学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我们拟定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探求一种便于操作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 通过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 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兴趣更浓厚,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3. 通过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探索能力的状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5.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学中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2. 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3. 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探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 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内容
1.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采取隐性分层的方式,不让学生知道,以免A层学生骄傲;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A、B、C三个层次的人数比约为3:4:3,安排座位时让A层和B层学生分坐两边,C层学生坐在中间,方便集中辅导。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C层学生成绩提高了,可进入B层,B层学生成绩提高了,也可进入A层。
2. 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备课分层。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确定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各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于A层学生要求较高,对于C层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例如:在解决“还原问题”的时候,A层学生不但要掌握方程解法,还要掌握算术解法,C层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方程解法。
3. 讲课分层:上课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两头,分组指导,强化重点和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时,在要求基础题全体必做的同时,对优等生补充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对中等生适当增加难度,对学困生强化重点题型的训练。
其具体做法是基础练习题全班共同完成,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层以上学生完成,思维训练题则在要求A层学生完成的同时,鼓励B层学生尝试。
5. 检测分层: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将试卷分為基础题、变式题、思维题三个部分,基础题全体完成,变式题要求B层以上学生完成,思维题要求A层学生完成,B层学生尝试。
四、数学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小组成员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中共同提高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