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良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是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下,用自己的热情撞击学生心中已有知识的火花,帮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得到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在充满情趣的动态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达到让学生既开心又开窍的目的。
这些,在我听于老师《山村》一课的时候,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山村》是一篇数字小诗,读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通过第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反复品读,已深深体会了诗的意境,落实了生字、生词的训练。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和尊严,致力于激发和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用“动”的方法,贯彻“乐”的原则,让孩子多储备积累,多积淀感悟。教师先交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再看一看这幅图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同学们说出了“美丽”、“好看”、“看着心中舒服”、“五颜六色”等。教师听后很高兴,接着问:“‘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颜色多)你说一说,咱们周围什么东西是五颜六色的?”同学们的回答各有特色:“小朋友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水彩笔五颜六色”、“书包五颜六色”、“班级墙上的画五颜六色”……孩子们能各抒己见,教师很满意并有意抓住这一契机,把思维延伸、拓展,“你们还看过什么东西五颜六色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回答更是“五花八门”:“运动场上的旗子五颜六色”、“商店里的玩具五颜六色”、“街上行人的衣服五颜六色”、“九大行星的图片五颜六色”、“世界地图五颜六色”……对于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孩子来说,这些回答简直太棒了。教师还不失时机地点拨:“世界地图画片这么漂亮,你们知道那上面有哪些国家吗?”十几个孩子毫不迟疑地举起手,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连梵蒂冈这样的小国家,同学们都记得准确无误。孩子们的表现太出色了,我有些激动,他们头脑中知识储存竟如此丰富,逻辑竟这样恰到好处。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还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只有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议,才敢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表达出来。此时,教者要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把教学引向高潮,“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让老师敬佩了,知道的这么多,可以做我的小老师了。你们刚才提到的九大行星,谁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出乎大家的意料,根本没用教者来补充,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全说了出来,而且把思维放飞得更远,什么“参宿四”、“心宿二”、“五车二”、“白矮星”……有些知识连我都闻所未闻。孩子们议论纷纷,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惊异了,我自愧不如。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竟有如此纵横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做老师的,该怎样帮他们放飞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在民主、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下尽情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才能呢?
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說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应把握和用好教材,从每篇语文课入手,教师要做到“二少”,即少分析,少定性,避免“把学生的思想感到死胡同”。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自己和作品进行交流,去学习语言,感受和理解语言,最终实现熟练地去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还要从课文中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从而体会课文的意境,实现读者和文本的思想碰撞,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萌发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除了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还可以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疑点上进行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特点的文章应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来确定教法。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的学,适时调整教师的教,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每一个教师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