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满华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将引起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针对高中语文课改谈谈浅陋的看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目前很多学生依赖思想严重,不愿动脑,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喜欢教师把文章段意和中心和盘托出,喜欢教师逐段讲解。教师提问,他们就等着教师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布置作业,他们总问交不交、改不改,好像是为教师做作业。要想改变以上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慢速度,逐步过渡,坚持一节课多练,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坚持不出示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形成自己的见解,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2.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增强合作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解读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个性解读就是让他们用身心和情感体验和感悟语文。阅读鉴賞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体,自我理解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如《鸿门宴》的教学,可以把对项羽失败原因的鉴赏作为“选点探究”的案例加以研究,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写作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风采;品味语言课,教师可以进行仿写,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以合作探究、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效进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发展过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完成,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不行的。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以学生为对象,教学质量的评估也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状态为主要参照系。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会随之提高。
4.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进行课堂学习。这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特点决定的。语文是人文学科,是诉诸丰富情感的一门功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那学生将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5.课堂教学手段应以课本为主。
实施新课程,各种媒介都可供我们教学,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语文教材“范本”、“例子”的作用。教材,就广义而言,是为了向后人传递精神财富,使后人在接受这份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不断前进、发展、创造的凭借物。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语文课本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就听读活动而言,它应当提供好的‘台词——优秀的言语作品,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语文教学应该运用各种媒介,但不能因为媒介的广泛性,而不重视语文教材特殊的凭借属性,即“范本”、“例子”的凭借属性。毕竟,我们与学生要凭借这些“范本”“进入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离开了这个凭借物,怎能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角色,去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呢?因此,我们在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用好课本这个媒介。
6.培养学生的两个小习惯。
6.1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很多,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只要记住一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时间。一定要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的,不要为一次的好成绩而忘乎所以。
6.2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名著不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伟人传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是“文以载道”。当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时,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养成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学生将终生受益。对比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到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以理解了。看看那些高考满分作文,多少是在用旧材料,“新瓶装旧酒”一样可以放出光彩。
7.关于课外阅读。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带领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鉴于如今应试教学的压力,学生在课余饭后看些课外书几乎已成奢望,家长反对,其他科目教师没收,学生本身也被繁重的各科作业压得脱不开身,所以语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开设阅读课,帮学生排除一切干扰,让他们自由徜徉于书的海洋中,那一刻,你会感到课堂无比宁静,干涸的土地正沐浴在课外知识的细雨中。
其次,鼓励学生在看的同时,多思考,多动笔。教师可以在班上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比如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周轮流由一名学生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要求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也会对人生、社会多一些思考与感悟,并通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