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文初步总结了中医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四方面素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院校;辅导员;素质
中医药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在现代大学院校式的模式下,中医药学教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医院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担当的重任也越来越多[1]。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而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又对辅导员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中医传统文化知识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近年来,中医学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退出了中国主流医学的位置,甚至有些高层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也曾极端的否定祖国传统医学。以至于不少中医院校的学生也对中医药文化产生质疑,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敬重。
因此,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明白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和诊治方法,中医药学运用的是中国古代人文、自然、思维成果,并不归属于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它的知识构成、思维方式、学术思想不同于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现代大多源于实验室的逻辑方法论的现代科学体系。同时,辅导员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对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掌握灵活化组方用药的实践能力,及领悟和模仿前贤辨证施治的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辅导员掌握一定的中医专业文化识,是和中医药大学生相处和沟通的一个重要纽带,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思想教育时方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好的去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动态,同时又可激励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藏,造福于民众。
二、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自身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品质、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对生活充满热情,学识渊博,且具有独到的思想见解和创新思维,不仅会极大的感召和激励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可从容的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息息相通,便于建立融洽、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
因此,作为中医院校的辅导员,首先,对学生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应不断的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能够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推荐相应书目,多读书,读好书,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逐渐内化成为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为思想政治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打好基础,同时在医德情操、文化追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相应的提高和增长。其次,在医学院校这样肩负着人民身心健康的特殊机构,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建立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也是中医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重要一课。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和学生很快的建立感情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外,同时也会教会学生如何与今后接触的患者建立关系,以及注重自己的谈话态度和方式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三、中医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高尚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中医院校的辅导员,要具有坚定的中医药事业信念,热爱祖国传统医学和热爱教育,为人师表、做出表率,对工作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在中医院校中,由于学生科目多,功课繁重,相应的辅导员工作量也在增加,工作繁琐无规律,劳动时间长,且处理学生问题多是发生在课后和节假日,工作异常辛苦和劳累,因此,必须要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要以学生为中心,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四、中医院校的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面对90后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宽广、接受新事物快、爱好独特,且自我意识较强,因此,辅导员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工作中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经验,在继承中求创新和突破。积极主动的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出适合中医药类医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的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一份高尚而平凡的工作,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因此,辅导员更是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好的为培养祖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思岐、苏健. 专业化进程中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其开发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64.
[2] 李宏伟.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J].科技教育创新,2010,22(2):238~239.
作者简介:于润艳(1980-),女 ,河南洛阳人,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人文、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