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3-04-29 00:44李琳
学子 2013年9期
关键词:圆锥体圆柱体应用题

李琳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新课改中的重点和亮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有如下体会:

一、 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升华,是创新。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理解,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三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使学生喜欢从相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认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答案吗?”去质疑,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长期坚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形成。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研讨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例如: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可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低。低年级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就能够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具体做法: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形,让对方编出应用题,看谁摆的图形能难倒对方。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形并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7位男生和5位女生站到前面,让学生思考能编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1)有12位同学做游戏,其中7位男生,女生有几位?(2)有12位同学做游戏,其中5位是女生,男生有几位?(3)有12位同学走了5位,还剩几位?(4)教室里有12位同学,走了8位,现在还有多少?等应用题。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中,给出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6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成9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可能有以下两种答案:(6×4-9×2)÷2=3(分米),或6×4÷2-9=3(分米),通过引导,鼓励求异,学生又想出新解法:6×2-9=3(分米)、6-(9-6)=3(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原正方形的两条边。要引导求异思维,就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要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去想问题,让他们多问自己:“真是这样吗?”“是不是与此正相反呢?”同时要经常向学生讲述著名科学家尊重科学,又敢于向名家错误挑战、坚持真理的好品质,使学生认识求异与创造的关系。

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争辩,不附和现成的结论,又不钻牛角尖,自己的结论应该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开河,无理诡辩。在学习过程中要思想活跃,避免思想僵化。

总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把握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县啟福小学)

猜你喜欢
圆锥体圆柱体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一种新型夹具设计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走近打折应用题
应用题
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