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桂灵
摘 要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着眼于课内、课本,作业内容和形式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外作业与学生生活的有机对接,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认识现实生活,在作业中直面广阔生活,在作业中感悟真实生活,在作业中享受精彩生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深入生活,在生活中重新给语文定位。
关键词 课外作业 生活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22-02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形教育。虽然这个比例就每个人来说不尽相同,但“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语文与生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失去了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便走向枯竭。因此,语文课外作业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研究:
一、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认识现实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作业又何尝不是生活!把语文课外作业演绎成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舞台,鼓励学生在作业时自然认识生活,感受各种情感,认识生活的面目。
(一)美好情感在作业中感受。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习活动对于学生完善品质、提升自我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在作业的同时,引领学生体验美好情感,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单元确立的主题是春天。学完了这一单元,可布置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然后让学生把找到的春天用一张小报展示出来。学生集采、编、写、画于一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又如学了《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可要求学生收集世界著名城市的风光图片或介绍资料,把收集的图片、资料张贴出来,让学生不出国门,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在作业的同时,学生拥抱了大自然,感受了春天的景色,心灵得到了净化。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在无意中得到提升。
(二)生活问题在作业中思考。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 可要求学生用“xx,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话。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说出一段段情深意切的话语。又如学了《充气雨衣》一课后,可让学生根据生活的需求列出或想象各种实用的雨衣,让语文的实用性得到体现。
二、引导学生在作业中面对广阔生活
把学生的作业引向生活广阔的天地,这样的作业,就是生活的课堂。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们自自然然、快快乐乐地学语文、用语文,语文成为学生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语文作业的美好境界。
(一)课本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从实践中获得,能力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既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菜场买菜;在学习了课文《四季》之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作业评讲课上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了《鲸》《松鼠》等科普文章后让学生选定一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后去查阅资料,把探究到的知识写成小论文介绍给大家……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二)语文素养在生活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是十分宽广、丰富的。语文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应当充盈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开辟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教育的渠道。如 “我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你呢?”“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识很多字呢!”“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在书上认了许多字,咱们交流一下,好吗?”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教室外、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大量实践,不断扩大识字量,不断提高识字能力,语文素养,特别是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三)实践能力在活动中锻炼。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如学了《新型玻璃》后可布置这样的一个作业:在五种新型的玻璃中,请你挑选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玻璃,写一写广告词,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消费者。注意要抓住其特点和用途写,让人一听就想买你所介绍的玻璃,但不要“吹”过火。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巩固了“玻璃”的知识,体验了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引领学生在作业中感悟真实生活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生活处处是语文,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融进语文,走进语文课外作业,让他们体会真实生活,感悟生活的点滴。
(一)生活经验在作业中获得。每学完一课,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生活型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作业中自觉获得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完《菜园里》一课后,教师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1.读一读:(1)把儿歌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读得怎样。(2)把你读的儿歌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2.说一说:(1)把课文中你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字和它的样子说给小朋友听。(2)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认识哪些蔬菜、瓜果,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特点。3.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在作业中尝试着和朋友、家长的交往,尝试着社会生活基本的交际了解基本的日常生活知识。
(二)生活情感在作业中体验。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盛满了喜、怒、哀、乐。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每个人的必须,也是每个人的需求。在作业时,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而让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多彩。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如少儿频道的“狄青”,勇敢和智慧成为学生心中美好的向往。也可以让学生去看一看街头的污目广告,社会的不协调音符激起他们对不遵守社会公德行为的摈弃。
四、引导学生在作业中享受精彩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体会精彩的心。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作业时感受到生活的精彩,让作业的快乐和享受生活同步实现。
(一)生活质量在作业中改善。假如我们能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再远一点,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和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步进行。如让学生看一些动画片,就能使他们享受到娱乐和知识结合的快乐,明白作业原来可以轻松,生活也是充满乐趣。有如,调查家乡水质污染,在写报告反思时,必然会想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有所行动,改善自己周围的生存环境,或许能对环境的改善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生命价值在作业中尊重。在语文课外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假如我们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必然会让学生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体会到自己虽然渺小,却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就说前面讲到的环境调查报告吧,当自己建设性的建议被采纳时,那必然是对他本人的一种肯定,从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从课外作业和生活对接的方式看,基本有四种类型:1.渗透型:即在作业时有意识地和渗透生活常识。如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教师出一组字谜:(1)一 zu?f醤g,四 mi鄋 qi醤g,只要说话用着它。(2)hu嗍痹玻瑇i 时f ng,d ng天du n,夏天ch醤g。 这样的作业,既轻松又有意义,让学生在看似玩中巩固了拼音,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引导型:即在作业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学了《爬山虎的脚》,可要求学生观察黄瓜苗、葡萄藤或牵牛花等植物的枝蔓,看看它们是怎样由低处盘向高处,并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3.熏陶型:即在作业时和生活濡染交融。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可以设计“我来当老师” 的活动,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爸爸、妈妈学会了,添上一颗小星星。他们在自学、教别人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4.明示型:即在作业时明确和生活对接。明明白白告诉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去找答案。写一位老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去观察爷爷、奶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到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
语文课外作业走进学生的视野,对接学生的生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积极主动地发展。在这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学生们找回了丢失的自我,构筑起灵动的精神生活,享受了自由成长的快乐,分享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2]汪潮著.教学新理念[M].文汇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责任编辑 易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