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赢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共鸣

2013-04-29 00:44袁开祥
学子 2013年10期
关键词:配平氧气化学

袁开祥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求得与学生心理上的同步和思维上的共鸣,那么一定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其教学效果必会达到最佳,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达到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哪?我认为应该随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再以学生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就会获成功,具体地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融入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可能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通过细心地观察、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灵上的沟通与思维上的共鸣。如在讲完物质的燃烧条件后,可过渡到书本上的一道题-----镁带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与另外一种黑色固体碳,问学生,你从中可得到那些启示?学生会联想到CO2的性质---不可燃烧,与不助燃,也会联系到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和氧气接触,从学生的表情可看出其思维暂时会发生停顿,教师必须适时地作出判断----学生的思维有障碍了!可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并加以拓宽:1、并不是任何物质着火,都可以用CO2来扑灭的?例如:镁带等活泼金属起火就不可以用CO2来扑灭,否则会犹如抱薪救火。所谓CO2的性质不可燃烧,与不助燃,是指一般的情况下,而在特殊条件却不可以。此时,教师应该适时阐述一个化学反应---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肯定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可燃物燃烧也不一定要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就深刻了。

二、从学生角度想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站学生的角度,多调查学生,与学生交流疑难点,要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H2O→H2 + O2的配平,一下子学生就很难掌握,总写不对?会丢三落四,不是忘记了“↑”,就是忘写了系数?总之防不胜防。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置了几个步骤,写出正确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化学式----配平----写条件----注明“↑”或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书写过程中的每一步,通过强化练习,学生很快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我们教师应时刻考虑到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三、感觉学生的疑点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难点”,若不及时排除,必然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甚至会使学习过程中断。高明的教师会立即意识到这一点,断然采取措施,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四、多 “展示”学生的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例如,在讲过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我在黑板上画装置图,有意从上面画起,而且神情严肃,态度一丝不苟。这时,就有不少学生在下面喊:“老师,这样画不对,应当从下向上,从左到右依次画”。这样,歪打正着,学生的印象就深了。这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

五、感受学生的快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渴望的快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如果学生能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斓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强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一次,在讲授氧气的性质时,我将事先绕好的铁丝引燃后慢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越大越好)中,同学们看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简直是欢呼雀跃,我还让学生上讲台多做几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学生更是兴奋,积极参与,实验现象一次比一次明显,这样既巩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更是激发了学习化学的热情。还有一次,在学了方程式配平方法后,我出了二道近年的中考试题让学生配平,结果大部分学生配对了。当他们得知这就是中考题时,高兴得不得了。师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六、意识到学生的遗忘

学过化学的人可能都会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感到联系不起来,用不上。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求得与学生知识遗忘方面的共鸣,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教学中教师若能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身份,零距离地与学生一起去分析、解决问题,不仅会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融洽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激发学习化学的信心与热情,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化学,促进化学这一科学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新区中学)

猜你喜欢
配平氧气化学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配平化学方程式小窍门——“单质最后配平法”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B737NG飞机安定面配平非典型故障分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