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备课,实现高效课堂

2013-04-29 00:44朱柳颖
学子 2013年10期

朱柳颖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环节。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独立备课的能力,它直接体现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着课堂效率。如何提高独立备课的效率呢?

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心中的境界会高远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来?它是在长期的阅读与实践中总结而来。所以,它需要读书,学习,思考。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读课标,读教育理论,读名著,读诗,读史……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在他自己的成长自述中说过:“在第二个发展阶段,我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五年的沉潜,肚子里装了上百本书,,慢慢发酵,慢慢酝酿,慢慢地融入到我生命中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生命的能量在不断膨胀。”王老师正是通过这么多年的积淀,才开创了自己诗意语文的典范。

学习与反思同样是获取先进理念的重要渠道。多听课,多反思,把自己或别人的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记录下来,分析原因,这就是引导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入的过程。让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思考,而这些思考累积的多了,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化,也就形成了自己所谓的思想。

二、具备解读文本的智慧

文本解读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自身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下走进文本和作者,形成对文本的理解。

如何解读文本呢?

1.破题读书,把握主线。

读一篇文章,首先读题,这样可以帮助顺藤摸瓜,弄懂课文大意。课文题目有的交代了对象,如《小河与青草》《彭德怀与大黑骡子》,这类文章,我们可以围绕对象展开思路,看看具体讲了什么,可以从他的什么特性入手;有的交代了事情,如《三顾茅庐》《乌鸦喝水》,我们可以围绕关键词去理清脉络;有的直接揭示了中心,如《爱如茉莉》《做一片美的叶子》,这就抓住中心,一点突破。

2.斟字酌句,探索内涵

歌德在谈到阅读的时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文字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如何听懂文字背后的声音呢?

(1) 反复读文

有人主张教师要把文章背起来了再教。这样的读,是纯粹的读,不要翻看任何参考书,不要搜索任何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去交流看法,只要一个人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心中生发。

(2) 对着文本提问。

课文说了些什么?逐渐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课文要领。通过表面文字,细细揣摩深层意思。如《爱如茉莉》一文中写到:“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段文字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景的,但是,如果抓住“探”和两个“一切”仔细揣摩,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是一段寓意深刻的文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渲染的作用。

(3)文章的语句,如何朗读停顿,教者要先反复体验。

如《天鹅的故事》中,描写老天鹅和一群天鹅破冰的语句。虽然同为破冰,但前者悲怆,后者激昂。读书时,自然要有不同的处理。这样,教者自己理解了,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表达和体验。此时,即使教案没形成,却也是决胜千里在手了。同时,也让教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能有更充足的准备。

3.内联外拓,丰富文本

所谓内联,即文本自身的内在联系。可以是段落、句之间的;也可以是课文间的。教者要注意由此及彼,互为启示。

外拓是与课文相关的辅助知识或学科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去查阅作者生平。对作者的了解能帮助我们了解写作的前后背景,帮助我们听懂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理想的风筝》中,作者为什么对刘老师如此敬佩,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走近作者,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三、 确定主题,取舍材料,设计方案

具备了解读的智慧,就要考虑实施方案了。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查阅资料后,教师要懂得取舍。这是一种境界,优秀的教师是敢于并善于取舍的,是不会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棵圣诞树的。钻研要“深入”,设计要“浅出”。

2.设计好教学中的读书:有的要略读,有的要细细品味,有的要大声诵读,有的甚至要艺术化处理。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3.针对自己构思好的教案,思考一下有什么教学辅助手段。简笔画,音乐,录像等力求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合作也好,探究也罢,都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实效,抓本务本,由本生成。

四、虚拟场景,全面考虑,收放自如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生动的小学生,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我的经验是:考虑学生学情,适当调整难度和速度。对于一些能触动学生不同思维的地方,多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有时可以模拟教学流程,在模拟中让自己兼具教师和学生两重角色,在角色互换中感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就在不断地修改中变得更完善,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当教学已经印刻在心中的时候,教案只是教学的备忘。

五、注重反思,形成风格

新课程下教案的设计,应包括教后反思的过程。教后记使教学行为得以经验理论化。“教前案”与“教后案”的有机结合,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备课是有诀窍的,但所有的诀窍都是老师们在自身实践中创造的。我们要勇于实践,掌握规律,勤于反思,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己捕捉教材的能力。假以时日,可早日成为一个拥有自我风格的优秀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