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让古诗词学习亮起来

2013-04-29 05:41邬世军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旨诗句古诗

邬世军

谈到古诗词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会采用诵读、背景资料助读、语言品析、想象联想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学习古诗的效率。不过,有些古诗篇幅短小,学习内容显得单薄,如果强扯一些内容进课堂,会让学生学得很散,很牵强。还有,学习古诗句要学习它独特、精妙的表现手法,可是,这种表现手法怎么才能让学生感知到呢?笔者在听了几节课后,试图寻找一种既能扩展诗歌学习内容,又能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歌亮点的古诗学习方法。于是,有了这样一种成果:诗歌联读学习法。

所谓诗歌联读学习法,是以将要学习的诗歌文本为基点,联想出与要学习的诗歌有关联的诗歌(可以一首或两首;可以同一作者诗歌或不同作者诗歌),并列放在一起,作为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赏析表达形式,提高古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怎么选联读的诗歌?我们可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定好联系点,按联系点来选。根据教学实际,古诗词联系点可以有以下几种:

1.内容相同(近)或相反;

2.主旨相同(近)或相反;

3.表现手法各有鲜明特色;

4.风格相同(近)或相反;

下面,我就以教学《观沧海》《词五首》为例阐述这种学习方法:

一、联读,互解内容

这是《词五首》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堂学习课。一般学习过程是:朗读诗歌、简介背景、品析“壮”语、悟出主旨、诵读积累。但是,我发现,前面几首词也是按照这样流程学的,学生已审美疲劳了。去另一班上课时,我就调整了学习内容,在简介背景、朗读全词、疏通文义后,我出示了陆游的《十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此诗学生已学过,内容与主旨完全可以注释辛弃疾的《破阵子》。朗读两文后,我抛出主问题:比较这首词和诗,你会发现什么?问题一出,课堂学情高涨,下面举学生发现成果:1.作者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相近。2.都在梦境中。3.志向相同。4.情感相同。5.战斗激情昂扬。看到学生找了这么多相同点,我又问了一句:有什么不同点吗?学生回答:陆游没有功名思想,辛弃疾有强烈做官封爵、青史留名思想。这样,一经联读,词的内容和主旨都探究到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古诗联读之内容互解法,要求教师非常熟悉诗歌,能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找一些学生易懂,有学习价值诗歌,来注解将要学习的文本。由已知到未知,非常符合学生学习心理。

二、联读,比较形式

古典诗歌,大都脍炙人口,才能留传至今。原因除了感情丰富美好,语言精致典雅外,还有其独特表现形式。语文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看该语言含义和情感是用什么手法和技巧表现出来的。只有这样教,才能教出“语文味”。可是,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表现手法和艺术表达形式,不像品赏其他文体语言那样直接、简单,它有点艰难,曲折。怎么点拨呢?把相近内容相近情感,不同形式的诗句放在一起比读,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在讲解《词五首》中李清照《武陵春》时,多次诵读这首词后,学生也体悟到了作者的“愁”。可是,怎么能让学生感悟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呢?我找来李煜的《虞美人》,其中抒写愁情的诗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李白的《秋浦歌》(其十五),其中抒写愁情的诗句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问:“这三处语句,都抒发作者的愁情,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开始回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愁情比喻一江春水,形象写出愁之无尽”,另一学生回答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愁之绵长。”“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写愁又妙在哪里?”我问。学生说“是将无形愁写得有形了,形象写出愁的深重”。看来,学生是体会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了,那么也能欣赏到该词表达之美了。

三、联读,探究主旨

学习古诗,探究诗歌主旨是一项学情高涨时重要的学习内容。怎么探究呢?通常学法是从文本语言入手,细析古诗意象,结合背景资料助读,通过朗读感悟出来。可是,有些诗歌意象含蓄,典故陌生,抒情语自然化,学生不易理解它的隐喻义。这样,如果不提供背景资料,学生感悟这首诗的主旨就很困难。看看该作者写的其他的诗,有没有和要学习的文本诗歌主旨一样,且主旨表现相对清楚一点的诗歌。如果有,可将该诗作为助学资料,用联读法,探究要学习文本的主旨。《观沧海》,我们就是这样学的。我研读文本后,发现能助学生感悟文本主旨(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有两处,一处是该诗附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可是,这两句话是汉乐府诗附文,曹操的汉乐府诗末尾都是这两句话,比较泛泛,不易凸显主旨;第二处是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感悟诗人胸怀广阔情感,要引导学生悟到“统一中国”这志上,很有困难,显然文本语言和主旨相隔较远。我去找曹操的其他诗歌。在《龟虽寿》中,我找到了这样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的“志”和“壮心”无疑是曹操心志外露,如果在此处设置一个问题,探究曹操的“志”,更自然些。那么《观沧海》和《龟虽寿》怎么联读起来,显然联结点是这个“志”。在欣赏了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学生感受了曹操博大的胸怀后,我抛出问题:“那么曹操究竟胸怀怎样的志向?让我们到《龟虽寿》中找一找。”朗读以后,一起来探究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志”和“壮心”含义;在提供背景资料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探到诗人“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联读古诗,探究主旨。所选古诗,一般都应是同一作者,年代相近的诗,要不然,就没有探究意义。

诗歌联读法,是一种很实用的古诗学习法。从性质上说,它其实是一种比较阅读法。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在比较中,学生亲密接触语言,涵泳语言,语言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比较中,我们会发现诗歌文本亮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它扩展了课堂学习内容,给课堂的阅读教学增加了容量,用“增容”方式使这些古诗在烘托、映衬中显得愈加精美。

(作者单位:奉化市西坞中学)

猜你喜欢
主旨诗句古诗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主旨演讲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品读古诗
平淡真实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