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鄘、卫三风的故事性特征探析

2013-04-29 00:44王志芳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卫风故事性诗经

摘 要:从叙述事件这一方面,同《诗经》其他国风相比,邶、鄘、卫三风表现出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故事性比较强,它能够对一件事情有相对完整的叙述,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借助生动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是具备情节连贯、细节生动、形象鲜明等故事特征的优美诗篇。

关键词:《诗经》 邶、鄘、卫风 故事性

故事性是邶、■、卫三风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其中《静女》和《桑中》是小故事,《谷风》和《氓》是长故事,它们都具备故事的特征:情节连贯、细节生动、形象鲜明。

邶、■、卫三风的故事性表现之一是对一件事情相对完整的叙述。《静女》和《桑中》提供的都是一次完整的幽约过程,《桑中》中的恋人期约于■地的桑中和上宫,畅情快意后相别于淇水之上。《静女》叙写的约会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姑娘先行到达约会处且隐身以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姑娘的活泼之情、小伙子的焦躁之状跃然而出,接下来就是相见——赠物——出游——再赠物,情节连续完整,且情趣层生,初时“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情趣顿生;继而“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情趣又生;随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情趣再生。诗人擅长通过细节的捕捉来释放信息,营造了《静女》这首小诗流美欢愉、轻松舒畅的基调,《静女》是充满情趣的真实完整生活片段的写照。

再以弃妇诗为例,此类诗都展现了被抛弃女子的凄楚和悲痛,在《邶风·柏舟》《日月》中只见遭弃女子的伤心,但尚不能通过诗篇获取其他信息,不知婚恋经过,不知被弃原因,不知弃妻者的其他更多信息,也就是说诗篇对事情的缘由经过没有详细交代。而《谷风》和《氓》对事件的记叙则相对完整一些,钱锺书先生就叙述特点上评价《氓》:“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1}陈子展先生也提到了这一点:“《氓》与《谷风》皆为弃妇之辞,一伤其夫得新忘旧,一怨其夫始爱终弃。此皆关于民间男女婚变之故事诗,同可作为短篇小说读。”{2}“《谷风》实为民间故事诗,可作为一篇韵文小说读。篇中可说有故事,有结构,有主题,有琐细而完整、突出而概括之艺术手法,如出短篇小说能手。”③徐志啸先生认为:“《邶风·谷风》《卫风·氓》犹如讲故事,全篇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表述了弃妇遭欺的经历与感情,可视做微型小说读。”④此外吴万锺先生在《〈诗经·邶风·谷风〉与〈卫风·氓〉之比较研究》中也提及两首诗的故事性。⑤那么我们就以《氓》为例来看一下邶、■、卫三风的故事性特征。

诗人选取了淇水作为《氓》整个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因贸丝之由,女主人公与氓相识,继而相恋,以“送子涉淇”可推断两人所居各在淇水一岸,淇水见证了两人的相恋过程。当初,两人的确是情笃意合,畅怀欢言,尤其是女主人公,非常投入这份通过贸易往来而产生的自由感情。诗中把恋爱中女性对恋人的期盼描绘得很生动很真实,“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登高以盼,在氓出现前后是截然不同的两重心境,氓的出现与否左右着女主人公心情的好坏与否。这段恋情逐渐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氓是急于成婚,在诗句传递出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两人在遣媒、择期等环节上曾出现过分歧,“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主人公虽然有自己的打算,但最终还是迁就了氓的要求,在完成亲迎前的各个程序后,女主人公经由淇水嫁入了氓家,“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在此,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出嫁。婚后的女主人公倾心倾力经营这个由自由相识、两情相悦成就的家庭,准备跟曾经与自己有“及尔偕老”旦旦誓言的氓相守此生。孰料事不遂其愿,因为氓的“二三其德”,不念前情旧好,女主人公还是遭遇了彼时部分女性在婚姻上的最大不幸——被无情抛弃,仍然是淇水见证了她被休回娘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我们在诗中还看到了女主人公被弃后兄弟的■笑和她对自己遭遇的思虑。

《氓》以女主人公的口吻非常完整地叙述了她与氓相识、相恋、成婚、婚变的过程,像这样完整、细致地记叙一件事情,在《诗经》国风中是很少见的。有人言《氓》展现了“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到辛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⑥的过程,能够展现一位女性如此的经历,必然需要一番相对详细的叙述。虎维尧先生对《氓》的概括正是其故事化的明显体现:“《氓》是一篇甜美的恋歌、缠绵的情歌和悲苦的怨歌相交织的人生协奏曲。”⑦

邶、■、卫三风的故事性表现之二是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邶、■、卫三风中的弃妇诗数量在《诗经》国风中是最多的,在这个被无辜抛弃的伤心女子群体中,《谷风》和《氓》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弃妇形象。诗人在对女主人公不幸遭遇的叙述过程中,向读者展示了她们的美丽、善良和勤劳,她们都向往稳定的家庭和幸福的婚姻,愿意与丈夫同心永结,偕老一生,并为此积极而为,任劳任怨,她们的这些美质在诗篇中写得非常清楚,“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对《氓》中的女主人公需要强调两点,第一,她不是私奔。第二,她不是淫妇。先看毛《序》和朱熹对《氓》的界定,毛《序》:“《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也。”⑧《诗集传》:“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⑨毛《序》和朱熹对《氓》中弃妇的“淫妇”定位严重影响了《氓》中弃妇的典型意义,她是“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⑩吗?诗中言媒、言期,应该是意识到“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关键所在,继而请了良媒,卜了佳期,没有被“父母、国人皆贱之”的前提条件。《氓》中的女主人公与“淫妇”无涉,她十分遵礼,严格守俗,既讲究婚姻的礼俗形式,要求合乎礼法的行媒、聘娶,又注重婚姻的内在涵义,是两情相悦基础上成就的婚姻,她是遭逢夫恶、反躬无咎。

这两位女性被无辜遗弃后的反应是不同的,《谷风》中的女子一味留恋原来的婚姻和家庭,希望丈夫能够念及昔日的夫妻之情,如清王照圆《诗说》所论:“《谷风》句句怨,句句缠绵,与薄幸人作清厚语。”{11}《氓》中女子的难得之处在于她不是一味地倾诉,她能够正视自己的婚姻,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的遭遇,在自己的婚恋经历中总结出可资其他女性借鉴和吸取的经验与教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使她们尽可能免于自己所遭受的不幸和苦痛。《氓》中的女子在遭受婚姻不幸后,能够“直接面对现实,在残破的生活废墟中,发现真理。在这样的前提下,‘亦巳焉哉的决绝才显得尤其刚毅;伤悼的情绪,才闪动着悲剧的性格色彩”{12}。这位女子有快乐,有幸福,有教戒,有悔恨,诗中女子确有悔意,且此悔意甚强烈,不过非朱熹所解的对“淫”的悔恨,而是悔恨自己遇人不淑,误嫁毫无原则、毫无责任的负心之人。《谷风》和《氓》中的这两个女性形象有同有异,是现实生活中此类女性的艺术典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氓这一形象的塑造,难得的是诗篇展现出了氓性格的动态发展过程。当初“抱布贸丝”时,氓是“蚩蚩”之状,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13}氓“抱布贸丝”兼而接近女主人公以谋求婚姻之好、室家之成,女主人公因其颜貌敦厚而悦之,朱熹解“蚩蚩”为“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14}。此解不当,女主人公回忆的是与氓相识、相恋时的欢欣愉悦,若氓是一个无知之人必不会被接纳。从议婚的诗句来看,氓是一个急躁者,“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郑《笺》:“季春始蚕,孟夏卖丝。”{15}两人初识盖是在夏季,婚期定于秋季,说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了谈婚论嫁阶段,对于女主人公未能速定婚期,氓急形于色,且怒形于色。氓的性情由敦厚至粗暴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女主人公多年勤苦操劳致家境转好后,氓逐渐显露出他的浸薄乃至酷暴,“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全不念当初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因女主人公的花落色衰而无情地弃之不顾。陈启源从卫地风俗中寻找氓之恶行的根源,“意氓本■人,赖此妇车迁之贿及夙兴夜寐之勤劳,三岁之后,渐至丰裕,及老而弃之,故怨之深也。然风俗薄恶如此,岂独氓之罪与?”{16}还有一个因素不妨一同考虑进去,氓是一个商人,带有部分商人重利轻情的特质。《氓》在以女主人公口吻叙述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也完成了对氓这一个动态形象的塑造,符合生活的真实,也符合艺术的真实。

① 钱锺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88.

②③ 陈子展.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84,109.

④ 徐志啸.诗经楚辞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⑤ 吴万锺.《诗经·邶风·谷风》与《卫风·氓》之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0(1):10-13.

⑥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170.

⑦ 虎维尧.《诗经·国风》里的女性世界[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

⑧{13}{15} 毛诗注疏[M].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324.

⑨{14} (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7.

⑩ 孟子注疏[M].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2711.

{11} 刘毓庆等.《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67.

{12} 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143.

{16}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卷四)[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是在研课题《〈诗经〉中生活习俗研究》(项目编号:2007Y12)的阶段成果

作 者:王志芳,博士,滨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卫风故事性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由称呼变换看《诗经·卫风·氓》的情感波澜
死亡真相
“以我贿迁”之贿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