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王莹
摘要: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状况显示了农耕社会的特点,水利工具的使用并无特殊性,多采用日常生活器皿与农具作为水利工具,这包括挖运工具词语和取水工具词语。现将其分类逐一考辨,以展现农耕社会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工具词语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1
一、挖运工具词语
畚锸、锸、畚虆、杴镢
1、【畚锸1】
(1)乃命乡人庀工徒,具畚锸之次。《北图拓本·龙泉记》(唐·大和六年(832))
(2)命匠者具畚锸,与二二日,而井成其泉源沸涌。《北图拓本·善感院新井记》(北宋·熙宁七年(1074))
(3)百姓荷畚锸就工者,争趁效劳,罔敢□后。《河东水利石刻·万泉县凿井记》(明·嘉靖七年(1528))
2、【锸】
(1)一遇淫雨,势如建瓴,欲使荷锸之卒,持以杯土塞方,涨之流无乃不可乎?《河东水利石刻·盐池石工记》(明·万厝二十四年(1596))
(2)幸如云而鹄集,义士解囊以去,贫民荷锸而来。《河东水利石刻·重浚王公惠民池记》(清·咸丰十二年(1862))
按:畚,《玉篇·匚部》:“畚,盛粮器也。”《广韵·混韵》:“畚,草器。”故“畚”是用草编织的盛物器具。《周礼·夏官·挈壶氏》:“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畚,所以盛粮之器。”锸,《释名·释用器》:“锸,揷也,揷地起土也。”故为起土器。《汉书·王莽传上》:“父子兄弟负笼荷锸,驰之南阳。”
“畚锸”连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资治通鉴·髙祖武皇帝》:“宣城王巳下皆亲负土,执畚锸于山上。”《三朝名臣言行录·内翰苏文忠公》卷九之三:“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未南长堤。”
【畚锸2】
(1)爰进猗令高君,指授方畧,亲睹畚锸,累土塞渠。《河东水利石刻·浚筑涑水崔家湾记》(明·正德十六年(1521))
按:畚锸一词,由完成事件的方法引申为事件本身,故由挖运工具代指土建、修渠之事。《晋书·石季龙载记论》:“穷骄极侈,劳役繁兴,畚锸相寻,干戈不息。”《晋书·束晳传》:“以其云雨生于畚臿,多稌生于决泄。”
3、【畚虆】
(1)于是募工役,操畚虆,不期而会者数百人。《河东水利石刻·绛县重导带溪水记》(明·弘治十三年(1500))
按:虆,《毛诗音义·大雅》:“刘熙云:虆,盛土笼也。”古代盛土器。《孟子·滕文公上》:“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朱熹集注:“虆,土笼也。”“畚虆”连用,同义连文,指盛土器具。
4、【杴镢】
(1)每年春秋二次,更遇雨霪或至三、四次者,每次一州县,少者一、二千人,多者三、四千人,荷杴镢、裹粮糗,直如从军之苦。《河东水利石刻·秀水杜公详革河夫德政记》(清·雍正四年(1726))
按:杴,《玉篇·木部》:“耕土具,锹属。”镢,《广韵·药韵》:“<说文>曰:镢,大鉏也。”《尔雅·释器》:“镢,大锄也。”《酉阳杂俎·壶史》:“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有数人荷锹镢立于穴前。”宋·苏辙《将筑南屋借功田家》[1]:“借功田家并镢杴,农事禾起来不嫌”。“杴镢”即“锹镢”,泛指掘土工具。
又《方言》卷五:“臿: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宋魏之间谓之铧或谓之鍏,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臿,沅湘之间谓之畚,赵魏之间谓之喿(通“锹”)。”《玉篇·喿部》:“喿:臿属,今作鐰。”故“杴”、“锹”、“臿”构成一组同义词。《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杴,似锹。”欠妥,当锹属。
二、取水工具词语
木腔、罂瓶、盎桶、桔槔、笆斗
1、【木腔】
(1)癸次,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子午梁贯,亭曰洄涟,弘虬雄雌,穷鞫觑蜃,碍佷岛坻,淹淹委委。《河东水利石刻·绛守居园池记》(唐·长庆三年(823))
按:《绛守居园池记》:“癸次,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岑仲勉集释引沈裕曰:“木腔,激水之器,置于深处,激水高三丈余。”可知“木腔”为激水之器,供取水用。
2﹠3:【罂瓶】、【盎桶】
(1)城故无井,率积雨雪为蓄水。计以罂瓶、盎桶,取汲他所,往返动数十里,担负载拽之难,百倍厥力,然民不告病而安之者,生于斯也,有不获不然尔。《河东水利石刻·万泉县凿井记》(明·嘉靖七年(1528))
按:罂,《玉篇·缶部》:“罂,瓷瓦器揔名。”其形小口大腹,又泛指小口大腹的瓶。“罂瓶”连用,作书面语,专指盛酒器,传世文献中多见。唐·元结《窊樽》[2]:“酒堂贮醸器,戸牖皆罂缾。此樽可常满,谁是陶渊明。”宋·苏辙《滕王阁》[3]:“但当倒罂瓶,一醉付江月。”此处“罂瓶”同义连文,指小口大腹的瓶,用作取水工具,不同于盛酒器。
盎,《玉篇·皿部》:“盎,盆也。”《后汉书·逸民传·逢萌》:“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李贤注:“盎,盆也。”指盆类盛器。《急就篇》卷三:“甀、缶、盆、盎、瓮、罃、壶。”颜师古注:“缶、盆、盎一类耳。缶即盎也,大腹而敛口,盆则敛底而宽上。”“盎桶”连用,指盆桶类取水工具。
4、【桔槔】
(1)日岁加修治,毋致堕坏,难图也,成造桔槔,以去积水,便晒盐料也。《河东水利石刻·捐修渠堰记》(清·康熙十八年(1679))
(2)应将两河之在济境内,责令南程程村、樊村、黎村、许村、朱村等处无利之户,按地疏浚,凖其于各家畎头凡地高于水者用桔槔称水灌地,水高于地者,用笆斗戽水灌地。《黄河金石录·广济利丰两河断案碑》清·雍正八年(1730)
按:《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齐民要术·种葵》:“每耕即劳以鐡齿杷耧去陈根,使地极熟令如麻地于中逐长,穿井十口,井别作桔槔辘轳。”贾思勰注:“井深用辘轳,井浅用桔槔。”可知“桔槔”为井上汲水工具,在井旁架上设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又《天下郡国利病书·浙江通志》:“又水磨以水转轮,以轮转磨;又水车置流水中,轮随水转,周轮置大。竹管经水中,则管皆满,及转而上管,中水乃下倾,用以代桔槔,制皆机巧。”可见桔槔汲水原理。
5、【笆斗】
(1)应将两河之在济境内,责令南程程村、樊村、黎村、许村、朱村等处无利之户,按地疏浚,凖其于各家畎头凡地高于水者用桔槔称水灌地,水高于地者,用笆斗戽水灌地。《黄河金石录·广济利丰两河断案碑》(清·雍正八年(1730))
按:《广韵·麻韵》:“笆,有刺竹篱。”笆斗,指柳条或竹篾编成的盛器。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兴甫闻之,携一笆斗,置钱数千以往。”例句中又作取水工具,其形似斗笠。
注释:
[1]、见宋·苏辙《栾城集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见唐·元结《元次山文集》,四部丛刊本.
[3]、见宋·苏辙撰,南宋·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四部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