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语文教学的风筝

2013-04-29 23:52:52窦旭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白骨精爱因斯坦露珠

窦旭苑

近日,我陪儿子去太湖广场游玩,总会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那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风筝。只见那放风筝的人把手中的线一拉一扯,这风筝就轻轻巧巧地飞上了蓝天。我很是羡慕,于是也想尝试,可总是以失败告终。

有几位热心的老人跑来指导我,告诉我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风向、风速,还要讲究放线收线的技巧……

老人的指导引起了我的思考,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说广场上线的两头连接的是放风筝的人和风筝,那么课堂中,线的两头连接的就是老师与学生。广场上,人们希望通过线放飞一只只风筝,而课堂中,我们不也希望通过这一堂堂课,把孩子送上他所希望达到的天空吗?

联想着,思索着,我猛然醒悟,语文课堂就要放飞那一只只风筝。

巧借东风——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本确定放飞目标

曾经听过两节《小露珠》,这是教材中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两位老师分别放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教学。虽是同一篇课文,但是由于年段不同,教学的目标也应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两个关于“朗读”的片段。

二年级:同学们,小露珠真可爱,不仅小动物喜欢它,连植物也很喜欢它呢!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植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三年级:同学们,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小动物喜欢它,植物也很喜欢它呢!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植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默读的时候要不出声、不用手指着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段阅读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是:初步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两节课中教师尊重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自己的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益。

善于放线——以学生活动为本展开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 设置合理情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合理的情景,鼓励学生演一演、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例:《欢乐的泼水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要去参加泼水节了,你要带哪些东西去呢?

生:桶、瓢、盆。

师:对呀,你们看,这就是桶,这是塑料桶。可是在很久以前,桶大多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旁,而且桶一般都有个把手可以拎,所以文中说“提着桶”(生一起说)。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能换个动词吗?

生:不能,因为工具不同,所以用的动词也不同。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正是充分关注到了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创设合理情境,紧紧抓住课文中动词的特点,探寻和发现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让孩子感受到了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2. 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文中的空白点、矛盾点,鼓励质疑问难,以疑激思、以疑激趣。

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师: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好好地默读课文,关于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师:你找到了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以及爱因斯坦的语言及心理描写,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呢?

生: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小女孩、小女孩的父亲和爱因斯坦的看法各不相同,为什么?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师:是呀,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无论是教师的导问,还是学生的质疑,都应该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力求每一处的导问、质疑都能恰到好处。只有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风筝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精于收线——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评价

参与课堂教学的个体的特殊性和群体的多样性,造就了课堂教学生成性。在课堂中,要从掌控孩子,走向成长引领。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尤为重要。我们尤其要注重“关注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于“愤悱”时进行评价,于“众说纷纭”时进行评价,于“似通未通”时进行评价,于“出现偏差”时进行评价……以“于出现偏差时进行评价”为例。《三打白骨精》有学生认为白骨精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摆脱了孙悟空的追打,这叫“聪明、化险为夷”。这样的认知,显而易见已经出现了偏差,此刻作为老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白骨精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变化模样呢?为什么孙悟空要打白骨精?

生:白骨精是为了吃唐僧才想了这么多办法的,而孙悟空要打白骨精就是为了保护唐僧。

师:对呀,为了吃唐僧而想办法能叫“聪明”吗?你能换个词语吗?(狡猾)妖精逃跑了能叫化险为夷吗?

马卡连柯说过:“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应把握一个尺度,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一种正确的评价、引导,既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又不忘却文本的价值取向。

放飞风筝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在课堂中放飞语文的风筝,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猜你喜欢
白骨精爱因斯坦露珠
为什么爱因斯坦总是“爆炸头”
制造露珠
爱因斯坦的梦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4
小露珠去哪儿了
露珠
露珠亮闪闪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
我是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