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闻作品的文本层次看微新闻的传播特点

2013-04-29 21:35:03卢艳平韩亚聪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

卢艳平 韩亚聪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地涌现出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博客、微博,乃至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的微信,都层出不穷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应用这些新技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新闻。本文从新闻作品的文本层次方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微新闻作一分析,并总结新媒体时代下微新闻的传播特点。

【关键词】文本层次 微新闻 传播特点

一、微新闻的界定及传播

“微新闻是以微博为主要平台和工具的,组织、生产、发布、扩散的,人人可以参与的一种新闻活动。”①微博就其本身而言,实质是一个信息发布与交流的平台。在2011年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微博发布的信息可以分为:“个人的心情感受、生活琐事、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与他人交流沟通、至理名言以及幽默笑话等。”②由这项报告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微博用户所发表的言论都可以称之为“微新闻”,但是本文中的“微新闻”笔者指代的是新闻活动。

微新闻其实质就是一个多种信息交流的新闻活动,其重要的载体是微博。“微博又名微博客,与SNS一样是社会化网络中的一种,是web2.0网络模式下的一个应用范例。”③在中国,微博的全面发展始于2010年,微博的出现让一直受到信息支配的受众走到台前来,手握话筒,真正掌握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尽管以微博作为载体的微新闻,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好处,但是归根结底,微博还是一个供草根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平台,发布者往往并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素质,因而也不会拘泥于发布新闻的固有格式和新闻的权威性,也不会追求对新闻进行客观性的报道,只是从个人的主观感受出发。这样行文的随意性却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由此更加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整合。

二、英伽登的文学作品文本四层面

无论是新闻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它们的组成都是最根本的字、词、句、段、篇。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他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的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的层面;第二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影,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根据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对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的四个层面的分类,可以看出新闻作品也是大致符合这四个层次的。在新媒体时代的微新闻,虽然形式与之前的传统媒介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根本的内容和核心没有变化。

三、借助文本四层次理论来分析新闻作品

新媒体时代的“微新闻”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笔者借助英伽登所提出的文本四层次理论分析微新闻内容本身的特点。

微新闻是草根阶层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所发布的新闻,不需要过多的考虑题目、用语、语言修辞来叙述,“偏向于口语化,没有段落、没有标题、不讲究层次”⑤,综合这些,其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短、灵、快”。

“微新闻”的发布几乎不需要很高的成本,无论你是拥有电脑还是手机,只需要三言两语,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记录并描述下来,再通过客户端的平台就能够与他人共享和快速转发你拥有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达事实情况,能够很好的迎合我们现代社会快的生活节奏。

也正是因为“微新闻”如此简单易用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现今微新闻比传统的新闻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追捧。

1、集中一段式,字数少

现今社会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每个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性思维,汇聚成对社会现状的不同见解,再利用现在新兴的媒体技术将自己的这些见解发表在个人的空间或微博主页上,或是通过对一个热点问题的分享和转发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都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认知和主观性的见解才形成的。由于微博有字数方面的限制,通常发布人都会凝练自己的语言,用最简短的文字来表达。

例如:2013年6月3日21:59分,央视新闻借助腾讯微博的平台发布了题为“归真堂上市‘流产”的新闻:据上海证券报,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拟IPO企业名单显示,归真堂于上周递交了终止审查申请。归真堂曾因“活熊取胆”引发争议,并遭民间人士反对上市。其上市申请长期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3月末转为“中止审查”,5月末正式转为“终止审查”。归真堂此轮IPO彻底“流产”。原文只有123个字,并用百字左右来阐述一个热门的完整话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

2、意义组织即文本内容的核心

文字构成了新闻的内容,这些字句便是新闻文本最基本的层面。由字句所引申出的意义内容便是新闻最为核心的部分,它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并且没有叠加任何的个人感情色彩,仅仅是将事实摆在读者面前,没有任何人的评论,留有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进行思考。

在上述的微新闻中,发布者很注重用词规范,例如:“中止审查”和“终止审查”。虽然二者的读音相同,但是各自表达的深层次的意义是不同的。“中”指的是告一段落,指代的是事件并没有结束;“终”指的是事件已经结束了。

由举出的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以微博平台为载体的微新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微”,而是集合汇聚了发布人的智慧和学识,有深厚的意义。

3、多重图式化的表现与再现客体

英伽登提出四个层面中的第三个层次,即多重图式化面貌。这是由发布人将文字构成具有深层次意义的内容,由读者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理解而形成具象化的东西;从而在读者的脑海里便会形成一个通过媒介形成的“象征性的现实”,也可以说是相对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这便是文学多重图式化在新闻作品方面的彰显。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集图片、文字、音视频为一体的,通过数字信号的传输才可运用的媒体。新媒体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加便利的发布新闻的媒介平台。发布者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情整合成文字。必要的时候,为了说明事情的真实性可以用智能手机拍照上传,并附上对图片的说明与解释。这样配着图片的文字新闻,比起之前单独用文字来表述的新闻有一定的说服力和真实性。

由文字和图片,甚至是音视频组成的新闻通过微博平台得以发布,读者看到图文并茂的新闻,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中富含的内容,理解发布人要传达的信息。但这种理解除了读者阅读文字和图片所获得的信息之外,还是会受到读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本身认知局限影响的,或多或少的出现对事件的歪曲理解和某种程度的误解。由于个人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事件所呈现的客观性就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从而在读者个人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虚拟“世界”。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世界”具有现实性和客观性,其实所形成的这种“世界”就是在大众传媒中由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所提示的现实,即“象征性的现实”。

然而,读者受到自身所形成的“象征性现实”的影响,会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将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来,从而影响其他读者和听众对事件的看法。

四、微新闻的传播特征

以微博为传播平台的微新闻,虽然篇幅短小,字数较少,但是它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便利性,正是这一特性为它赢得了大量微博的使用用户。综上所述来总结微新闻的传播特征:

1、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和个性化

由于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拥有人不在少数,运用这些终端设备就可提供给个人一个发布消息的免费平台,而且普通民众运用起来也是很容易上手的,随写随发,没有篇幅和观点的局限,只要将自己真正想说的用文字、图片、音视频表达出来即可,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同时有图为证更具有说服力。

2、传播内容的交互性和立体化

在微博的客户端上用户可以及时地分享信息,表达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往往都会得到其他网友的反馈,从而会达到社会交往的目的。网友的反馈有赞成也有反对。但是这种交互性使物理距离上遥远的人们在心理上变为近距离的。另一方面通过微博上“转发”和“评论”这样的互动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可以自由的发表评论,自主性很强;同时所发表的评论得到其他人的共鸣和认同之后,消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新闻的关注度就会持续增高,舆论的倾向性也会随着关注度的增强而变得明显。新媒体的互动性,可以让全民参与,热心的网民会不断地补充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分析,直到事情真相大白为止。这样就深刻地体现出来微博等新媒体的互动性和立体化。

3、传播模式由“中心化”转变为“辐射式”

每一个在微博上注册的用户都是潜在的“新闻发布者”,微博如此快捷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构建的信息传播“中心化”结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的传播模式,重新确立了“中心向外辐射”的信息流动的新模式和以个人为主体的传播新形式,构建起了立体的网状结构的新的传播方式。

自媒体中“微新闻”的出现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一个“人人能围观,人人能发声,人人都可以被关注,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时代。”不仅要充分重视微新闻的“微力量”,整合它的积极方面,避免由于发布者草根化所带来新闻偏离客观性产生的负面影响,规范引导其消极力量,正确引导大众合理使用网络媒体,避免负面影响愈演愈烈。

参考文献

①陈峰,《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新闻”挑战》[J].《新闻前哨》,2011(6)

②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R].2010(14)

③陈康,赵唯阳,《论“微新闻”的传播特性及传播控制》[J].《学术交流》,2012(5)

④高冬可,《微博新闻文体特征解析》[J].《新闻爱好者》,2011(3)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
网络自制节目传播特点对传统电视节目发展的启示
新媒体研究(2017年3期)2017-03-20 23:13:19
微信的传播特点
活力(2016年3期)2017-03-16 21:45:12
弹幕视频的传播与发展探究
科技传播(2016年21期)2017-03-01 12:14:38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科技传播(2016年16期)2017-01-03 21:26:00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08:38:30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出版广角(2016年9期)2016-08-09 16:46:19
自媒体传播特点以及优劣势分析
科技传播(2016年10期)2016-07-15 22:05:26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活力(2016年6期)2016-06-22 01:34:09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
科技传播(2016年3期)2016-03-25 00:01:06
弹幕视频的传播特点及发展策略分析
科技传播(2015年16期)2015-10-24 23: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