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奇观现象及其反思

2013-04-29 00:44陶盼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娱乐化

陶盼

【摘 要】近年来,媒体奇观文化飞速发展,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在厘清媒体奇观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电视上呈现的各种奇观现象及其特征,并探讨其所引发的反思。

【关键词】媒体奇观 娱乐化 奇观文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学者德波(Guy Debord)就已经指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以“景观”为核心的社会。电影、电视、广告、商品橱窗、建筑装潢将我们的目光牢牢抓住,除了那些正常的视觉享受外,仿佛连我们的感情、思想和欲望也越来越视觉化甚至被视觉替代了。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景观”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社会了。正如《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这本书的作者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所说:“奇观文化涵盖了从影视到网络文化,从总统大选、恐怖主义到当下的媒体活剧的种种现象。”

一、奇观社会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法国理论家盖·德堡和他的“国际境遇主义运动”中的同事们共同提出了景观社会这一概念。德堡认为,在消费社会里,视觉形象越来越受重视,只有在商品被包装得更能吸引眼球时,才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以达到最终的消费目的。

在德堡景观社会这一理论基础上,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了媒体奇观理论。凯尔纳认为:“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①奇观现象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娱乐、体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大众传媒作为各种奇观现象的展示平台更是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笔者试从微观角度入手,以电视上呈现的各种“奇观”为具体案例来分析电视文化奇观的具体表现特征。

二、电视奇观现象及其表现特征

1、电视奇观盛宴之新闻节目颇“软”

纵观国内新闻栏目,近几年,除了少数几档新闻栏目保持严肃风格外,其他电视台几乎都将新闻栏目的报道重点放在了软新闻上,对市井趣闻、犯罪新闻、网络奇谈等软性内容给予了极大关注;另外,即使是报道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等严肃的硬新闻,不少媒体也极力淡化其严肃性,尽量挖掘其中的娱乐价值。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言,电视新闻无异于一种娱乐形式,它的目的不再是信息传播或者认识、教育;这个由电子媒介勾画出来的世界里不存在秩序和意义,新闻节目是一种为了娱乐观众而上演的表演。图像的力量足以压倒文字,使人的思维短路;另外,电视台事实上并不想提醒观众某条新闻有严肃的内涵,否则这条新闻播完后他们很可能会继续思考,这就会妨碍他们收看下一条新闻。②

分析此类以报道软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我们不难发现:在题材选择上,其主要偏重出行、就医、就学、治安、犯罪、救助、纠纷、防骗及网络上兴起的奇闻趣事等等;在报道方式上,其多选择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整个新闻事件,其中不乏悬念,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在主持人选择上,其多选择本土具有亲和力的主播,在播报新闻期间,主持人有时会夹杂本地方言,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会对某些新闻发表评论,彰显个人魅力;在报道理念上,其突出的是社会关怀和服务精神,力图通过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解决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这样的软新闻“好看”,很吸引人。但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新闻时效性不强;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遭破坏;内容琐碎,求幽默重趣味却没有多少实际信息甚至低俗、格调不高。

2、电视奇观盛宴之电视剧很“俗”

如今国产电视剧的质量每况愈下,电视剧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

第一,“三俗”奇观:“庸俗、低俗、媚俗”。以电视剧“温柔三部曲”——《温柔的背后》、《温柔的背叛》、《温柔的谎言》为例。虽然这三部剧剧情并不相关,但基调类似,讲述的都是都市男女的感情纠葛并充斥着激情戏、暴露镜头、色情场景等。这样低趣味、庸俗的剧情再配以刺激人眼球的画面,形成了电视叙事奇观和视觉奇观的融合,在得到较高收视回报的同时,却污染了荧屏文化。

第二,“戏说”奇观。近期湖南卫视热播的《陆贞传奇》,是以北齐陆令萱这个历史人物为原型改编的,在正史中,此女工于心计,后与其子穆提婆二人权倾天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齐的亡国。但在此剧中,陆贞被塑造得善良正直,甚至还和武成帝高湛大谈恋爱,完全颠覆历史。

此类电视剧“戏说”意味浓,贯穿首尾的无非是关系复杂的多角恋,吸引眼球的则是宫廷内斗,虽然人物造型、服装场景安排得很唯美,但是却和正史中真实的场景不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不是历史剧,更像“怀旧剧”——把“历史”故事化,包装成为消费品,编织一个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幻梦,使大众自觉不自觉地沉迷其中。③

第三,“类型化”奇观。一部《宫锁心玉》的爆红使得穿越题材剧迅速走红,于是《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纷至沓来;一部《双面胶》的走红使得千万个婆婆媳妇站起来,但故事万变不离其宗,脱不开婆媳矛盾、妯娌矛盾、夫妻矛盾的纠缠,逃不出房子、钱、孩子这几个关键词的束缚。

一部剧集的成功总是会引来无数疯狂的模仿、复制,于是同类题材的电视剧泛滥荧屏,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反观欧美的电视剧产业,电视剧题材涉及方方面面,也不可能出现我国电视上呈现的一部剧集四家甚至更多卫视同步播放的情况。

3、电视奇观盛宴之文娱节目爱“秀”

有论者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综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认为它经历了“表演”“游戏”“益智”“真人秀”四个浪潮。④

具体说来,表演类综艺浪潮走的是“明星+表演”的模式,代表性栏目有《正大综艺》等;游戏类综艺浪潮走的是“明星+游戏”的模式,做得最成功的莫过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益智类综艺浪潮走的是“知识+竞技”的模式,品牌栏目有《开心辞典》等。真人秀类综艺浪潮走的是“平民+作秀”的模式,可谓是当今中国文娱节目中的“领头羊”。随着《超级女声》大获成功,此类节目开始大行其道,而伴随《非诚勿扰》的走红,相亲类真人秀节目也在各大电视台出尽风头。

《中国好声音》火了,于是各大卫视都开始秀自己的“声音”——《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而舞蹈类真人秀的火爆,令央视也忍不住要来分一杯羹,于今年推出了《舞出我人生》,随着话题争议不断,节目收视率也节节攀升。如果说这些综艺节目都还只是在传统的唱歌、跳舞、模仿等娱乐形式下进行创新,那么,今春火爆荧屏的跳水类节目《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则开创了“真人秀”节目的新纪元:穿着比基尼大秀美腿美胸的明星,在屏幕上大显身手,跳水动作并不见得有多标准,但是,节目里节目外的话题却从不间断,不断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和娱乐底线。

在具体分析了新闻、电视剧、文娱节目的电视奇观现象后,不难发现,我国电视文化奇观现象呈现以下三大特点:首先,娱乐至死带来了庸俗、低俗、媚俗风。为了迎合受众、提高收视率,一味娱乐不惜降低节目品位,炒作煽情成为节目常态,频频冲击道德底线。其次,同质化现象严重。民生新闻受欢迎,于是所有电视台都办民生新闻栏目;古装穿越剧创收视新高,于是,其占据荧屏半壁江山;《中国好声音》唱出选秀新高潮,于是,转椅的游戏规则被迅速克隆,各种“声音”喧嚣于各大卫视。最后,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新闻节目内容的“软化”、电视剧里呈现的高端消费场所以及美女与富豪的爱情故事、选秀节目里鼓吹和倡导的一夜成名的观念显然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电视奇观所引发的反思

从体制上来看,当今中国媒体走的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道路。因此,其一方面要倡响主旋律,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的去谋求经济利益,以求生存。正如崔永元所说: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公共电视台的话,那它们就是全世界最脏的公共电视台;如果我们的电视台都是商业电视台的话,那它们就是全世界最差的商业电视台,又不好看,又挣不着钱。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改变中国电视上呈现的奇观现象,电视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

从媒介自身来看,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已大不如前。部分电视人在从业过程中忽视道德规范,一味向经济利益看齐,放弃了电视应承担的社会教化作用。同时,电视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电视台也要保障电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培养和留住电视人才。

参考文献

①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②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5、130、134

③李力,《消费历史: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化批判》[J].《中国电视》,2005(3):54

④张国涛,《中国电视综艺的四个浪潮及其思考》,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600/50604/18.doc

(作者: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专业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娱乐化
主流媒体公众微信议程设置及舆论引导研究
从“王宝强事件”浅析新闻的娱乐化
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突破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与思考
网络媒体下的体育新闻娱乐化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中国流行文化